垃圾徵費|官僚主義惹禍 如何告別垃圾圍城?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延宕長達十六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終於今年8月在立法會三讀通過。推動垃圾徵費真的標誌香港邁向「減廢新里程」?港府一直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視野,不僅在垃圾徵費條例上嚴重落後,更未建立完整的廢物治理框架,導致源頭減廢、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政策及基礎設施一直不成氣候。姍姍來遲的垃圾徵費條例,究竟暴露了特區政府怎樣的問題?

在垃圾治理措施制定的道路上,港府暴露出官僚主義、有失專業化的問題,致政策推動進程無比緩慢。(李澤彤攝)

對於政府預備在18個月準備期內免費派發垃圾袋助市民適應,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批評,「十幾年前就說要落實(垃圾徵費),如今還要至少18個月的準備期,又多了18個月的時間才能達到減廢目標,少了一個經濟方法制約公眾丟棄廢物。」政府更稱會根據社會需要適當延長準備期,朱漢強認為廢物治理問題嚴重,土地空間有限,過度依賴堆填,他形容政府「一次又一次跪低」。

有論者認為,如果政府不通過垃圾收費條例,難以徹底改變整個垃圾治理市場。不少環保團體表示,在制定垃圾治理措施的道路上,香港政府暴露出官僚主義、欠缺專業的問題,致政策推動進程無比緩慢。廢物治理之路仍漫長,面對反對及質疑的聲音,港府應如何對症下藥?香港這個人口稠密、經濟活躍的國際化都市,應如何擺脫「垃圾圍城」危機?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5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4日)《糾纏十六年終有寸進:遲來的垃圾徵費條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