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習近平比肩毛鄧的四件事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歷史上,中共曾經通過兩個「歷史決議」,一是1945年六屆七中全會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二是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前者是由毛澤東主導撰寫的,後者則進一步確立了鄧小平在黨內的領袖地位。剛結束的十屆六中全會,習近平主導「第三份歷史決議」,是比肩毛鄧之舉,肯定了習近平在黨內的地位。

回顧習近平執政九年,他還在以下三個方面卓有成就,可以比肩毛澤東、鄧小平:

第一,2012年:「新南巡」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後不到一個月,便前往廣東深圳、珠海、佛山及廣東四座城市考察。由於與鄧小平「南巡」路線類似,被稱作「新南巡」的這次行程在當時被視作習近平進一步釋放經濟開放與改革信號之舉。

第二,2015年:「習近平思想」

以中共斷代史劃分,每一代領導人都有其「指導思想」,作為其執政時期的理論總結並被寫入黨章,分別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思想。再加上中共早期的馬列主義,這六個階段的理論成果,被中共視為其執政的思想精華。其中,只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習近平思想」,直接以領導者名字冠名。

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通過了關於黨章修改決議,把「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 (Getty Images)

思想界關注到「習近平思想」是在2015年,當時,一些低級別的中共官方媒體開始為習近平在各方面的論述冠以「思想」之名。

第三,2017年:調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

毛澤東認為「主要矛盾」是「敵我矛盾」,「鬥爭」成為毛澤東時代的主旋律,開啟了中國最高領導人對中國時代下論斷的傳統。鄧小平則認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了習近平則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貫穿習近平時代的主旋律,則是加強中央集權……

系列報道:

解讀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究竟說了什麼

中共三份歷史決議 從問題到成就的變奏

輿論場:不同以往的歷史決議 備受矚目的習近平

開啟毛時代與鄧時代的兩次六中全會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15日)《過去九年習近平還做了哪些事比肩毛鄧?》。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1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解讀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究竟說了什麼

政治二分不合時宜 新議會須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由抗拒到依賴 政府何時為過渡房屋劃句號

從《無窮之路》的成功看香港「扶貧」之未來

西媒熱衷「武統」劇本 就怕台灣入戲太深

民主峰會是拜登給自己埋下的外交地雷

總結通識科失敗經驗 未來還要怎改革?

俞敏洪:內地課外培訓「教父」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