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要在2030年達至僅升1.5℃目標 難度有多大?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蘇格蘭格拉斯哥氣候大會(COP26)在上周六(11月13日)正式結束,各國領袖皆有作出一些承諾:40個國家承諾2050年前會漸次停用煤炭、100個國家領導人承諾在2030年減少伐木、美國與歐盟亦承諾會減少甲烷排放。
然而,各國未能將2015年《巴黎協定》的升溫上限確切地收緊到1.5℃的水平,卻以「最佳科學」的說法強調了1.5℃目標的重要性;各國的「國家自訂貢獻」(NDC)減排目標尚未能達至將升溫控制在比前工業革命時期高2℃的預期軌迹;已發展國家資助發展中國家的供款目標和適應氣候變化援助依然未能令人滿意。

COP26氣候大會主席岑浩文(Alok Sharma)在會上發言。(美聯社)

由於要達至1.5℃目標,全球到2030年的二氧化碳淨排放預計要比2010年水平減少45%,本世紀二十年代第一個氣候大會就更讓人感到是決定應對氣候轉變成敗的「最後機會」。

可是,一如以往,被形容為「最後機會」的機會都沒有被各國好好把握。COP26各國最終都不得不承認,以各自的NDC綜合計算,全球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不減反升,比2010年水平還要高13.7%。與上述減少45%的減排要求相比,這又再一次印證各國對全球總體減排與各自減排之間的認知差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15日)《COP26氣候大會:最後機會之後還需要機會》。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1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解讀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究竟說了什麼

政治二分不合時宜 新議會須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由抗拒到依賴 政府何時為過渡房屋劃句號

從《無窮之路》的成功看香港「扶貧」之未來

西媒熱衷「武統」劇本 就怕台灣入戲太深

民主峰會是拜登給自己埋下的外交地雷

總結通識科失敗經驗 未來還要怎改革?

俞敏洪:內地課外培訓「教父」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