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政策掀內部爭議 會否震懾不成反令武統提前?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自去年9月開始,美國對台海政策的辯論起了根本性變化。以往,美國政圈、學術界和智庫對台政策被「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和「戰略收縮」(strategic retrenchment) 兩派之間的辯論所主導,去年則出現了「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 的主張。到底美國的政策取向為何?台海局勢又將如何發展?

戰略模糊是美國政府自1979年至今採取的政策,本質上是對中國和台灣實施「雙重阻嚇」(dual deterrence) 。隨着中國力量的崛起,中美之間的戰略距離漸漸拉近,美國有識之士們已意識到兩岸是否最終發生軍事衝突,將取決於中國的實力和決心。面對對手實力的不斷增長,以及中美一旦爆發軍事衝突對地區甚至全球造成的嚴重後果,美國不得已須對「是否出兵台灣」抱謹慎態度,也漸顯猶豫不決。戰略收縮派便於這背景之下於2010年代中應運而生。

當前和往後台海局勢能維持和平及現狀的主動權仍落在台北手上。(美聯社)

相比之下,戰略清晰 派是去年才出現的,並即時引起爭論。 這批學者指出,美國在過去40年對台實施戰略模糊政策已經無法維持台海和平,應該在重申「一個中國」政策的大前提之下明確表示,倘若北京武力犯台,美國將以武力果斷回應,並藉由在東亞和印度太平洋區內部署更多海軍和空軍兵力、協調日本和韓國等亞洲盟友共同應對。美國國會則要通過重大制裁等措施,力促中共不要誤判形勢而武力侵台。

然而,自從戰略清晰去年被提出後,美國政策圈內出現了爭議……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5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2月13日)《美國對台海戰略辯論生變 局勢主動權在誰?》。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5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民主峰會:幌子之下的警示與契機

自選律師VS指派律師 哪種做法更符合司法公義?

投票率高低爭拗「錯重點」

政府應該開始為社會福利負上責任

兩岸和平的願景還能維持多久?

美國對台海戰略辯論生變 局勢主動權在誰?

幣圈大佬趙長鵬傳奇:在多國流浪的「華人首富」

加密代幣成球會新寵 加深互動還是壓榨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