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論上進心|無樓做人無價值?「人人都上車」的迷思從何而來?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近日特首林鄭月娥談及對房屋政策的願景,提出政府可考慮降低首期和供款門檻,同時研究「漸進式按揭」,輪候公屋人士能夠越級置業,協助更多市民搭上樓價上升的便車,令港人有強烈的「上進心」,有動力賺取更多金錢,盡快完全擁有單位的業權。

姑勿論降低供款門檻能否協助社會解決長久以來的土地房屋問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到底香港是否「人人都需要置業上車」,參與這場「首期、上車、供樓」的殘酷遊戲?

「買樓才是上進」的心態根深蒂固地植根在不少香港市民心目中。這些心態背後有其一套假設和論述:每名市民都必然需要面對住屋問題,而且這個難題是屬於個人的責任,無關於社會。因此,假如一名年輕人順利買樓上車,甚至年輕夫婦儲得首期入市,他們的「置業故事」亦理所當然地應該被理解成賺人熱淚的成功故事。因為他們既沒有依賴政府的支援,亦解決了自身住屋的問題。

這種論述日漸成為官方倡議的說法,甚至成為判斷一個人成敗得失的指標,亦即今日特首口中「上進心」的憑證。當我們談論「買樓是一種有上進心的表現」,實際上就是歌頌社會中「自給自足」(self-supporting)就是良好公民的價值行為,因為這名公民既沒有向社會索求額外的資源,同時亦沒有成為社會的負擔。問題是,為何香港人必然殊途同歸地走上買樓置業的階梯?

事實上,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往往被炒至難以負擔的水平,不少年輕家庭都需要以幾十年的還款期承擔居所價格。假如政府簡單以不置業就是缺乏上進心的方式理解這一代人,就只能說明他們不能理解這一代人的實際需要。為何一個人的成就必然與居所捆绑?這種束縛大半生的捆綁,其實代表多少港人放棄了追逐其他夢想?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9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10日)《「買樓的上進心」:令人困擾的政府思維》。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9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抗疫需要全民總動員

「買樓的上進心」:令人困擾的政府思維

「洪門宴」反映高官欠責任意識

西安防疫暴露五大短板 實現「第五個現代化」迫在眉睫

Omicron對民主的啟示

全球「打兩針」還需72億劑疫苗 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MIRROR雄霸廣告界「一隊救全家」?廣告達人曾錦強:長遠打擊業界

Sony參戰智能電動車 未來汽車變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