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振興香港飲食業(三):科技賦能漁農業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疫後重建,飲食業其中一個中長遠的策略,就是積極利用香港的農地、佔全港土地百分之七十的鄉郊地方進行綠色耕種及科技漁農發展。

香港有很多得天獨厚、適合養殖漁農的資源,例如西貢一帶的海灣與傳統香港的魚塘。政府可透過政策配合,鼓勵飲食業投資,進行漁農復耕,又或者與學術機構合作,例如嶺南大學、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嘉道理農場等。其實,本地已經有一些基礎的學術配套,可用學術帶動產學研,即學術作為先頭部隊,進行一些實驗,例如港大已經有團隊在新界荔枝窩做復耕。

荔枝窩六十年代起開始荒廢,港大與當地村民等近年在村內陸續復耕。(鍾偉德攝)

環保署下面的鄉郊辦公室也應扮演積極角色,在鄉郊地方進行不同的試驗。例如引進先進的漁農科技、復興古村、製造漁農生態;也可以學習日本、韓國等振興鄉郊的模式,例如建設一些高中低收費的度假村。另外,疫情後出現的一些營地也非常有特色。當然,整體上需要以綠色為基礎,而不是大興土木。

復興農業另外一個可能性是科技帶動新的農業發展。例如新加坡養殖的雞蛋已經出口,香港超級市場也可以購買,為什麼香港不鼓勵做這種科學農業呢?大埔工業邨、元朗工業邨等地旁邊也是鄉郊,是不是可以帶動一些漁農相關的產業?

漁農帶動的產業有很多不同類型。香港回歸以來最成功的國際品牌Green Monday就是以綠色飲食生活為目標。飲食要由食材開始,食材要有更好的方法去做,而最重要的就是推動產學研,與學術機構合作,建立更科學化的農場,這方面可以向日本、韓國和內地取經,發展一些新類型的食材提供者。

香港有非常豐富的漁農資源,以它來發展產業比較實際,而且也可以帶動其他類型的產業。(歐嘉樂攝)

香港有非常豐富的漁農資源,以它來發展產業比較實際,而且也可以帶動其他類型的產業,例如旅遊、飲食製品、食療相關的醫藥等等。事實上,香港食物相關的產業實力也非常強,李錦記、維他奶、牛奶公司在經營上都是世界一級的品牌。如何好好利用這些飲食品牌去帶動和活化整個飲食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但最重要的是︰政策在哪裏?如何執行?是不是統一由漁農署這個平台去帶動?漁農署也有很多專家,但是怎樣開放,令漁農署可以形成產學研生態,與學術和科研機構合作,更有效地帶動?

現時,漁農署管理很多食品市場,近年政府也在研究發展。若果開發活化,讓全港十八區有更多漁農相關的散貨場地,香港人可以吃到更多更新鮮的食物,尤其是低下階層,能夠做到價廉物美。而且,各區設市場也可以減低運輸碳排放,這是綠色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新特首應該重視漁農政策,因為它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是長遠而且可持續的。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