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報獨家精選|李家超參選群星拱照 須記住前車之鑑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上周六(4月9日)正式宣布參選行政長官,他以「同為香港開新篇」作為競選口號,矢言未來施政將按三個方向發展,包括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他又以「將會是一曲新的交響樂」來形容如果成功當選,新一屆政府會以誠懇的態度走入社區傾聽民意,而他本人將擔任指揮,讓社會每一位成員發揮優勢、盡展所長,創造「一加一等於二」的協同效益。由於李家超已獲多位重量級建制派站台支持,加上未見其他有份量的人物出選,他勢將成為唯一取得足夠提名票的候選人,對5月8日的選舉可謂勝券在握,只待走過選舉程序和獲中央任命,就會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行政長官。

按此閱讀全文。

要不負中央所託、抵得住社會質疑,新一任特首必須以實際的政績來證明。(Getty Images)

從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

今年正值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也是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中間點,「民心回歸」已經成為不能迴避的核心議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自然也被提上日程。在下一個二十五年內,「一國兩制」能否行穩致遠的關鍵之一,在於能否全面修正價值觀念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方能使得香港市民重新找回以中華民族為根的國家認同和主體意識。回溯從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以來「去國家化」的教育歷程,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今天人們對於「我是誰」的困惑,也有益於教育體系更深刻地改革國民教育課程內容,讓香港人與中國心重新「邂逅」。

按此閱讀全文。

回溯從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以來「去國家化」的教育歷程,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今天人們對於「我是誰」的困惑。(高仲明攝)

小巴陷營運困局 拓客源需借力科技、政府鬆綁

立法會在上月底通過動議,維持公共小巴總數上限4,350輛,直至2027年6月。近年小巴客量佔全港交通工具的百分比維持14%,但實際載客人數持續下降,新冠疫情更是重擊,去年每天平均僅有148萬乘客,回到廿多年前的水平。雖然如此,假設這批乘客乘搭來回程,那就是說差不多有一成港人靠小巴代步,小巴仍是重要公共交通工具。小巴服務值得保留,但近年行業難關重重,若再無新方向,行業只會繼續萎縮。政府是運輸政策的制訂者,要保住現有小巴服務之餘,更要為小巴構想未來,助其迎接智慧交通浪潮。

按此閱讀全文。

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在3月底的立法會大會表示,疫情下有約500輛紅色小巴停駛。(資料圖片)

新冠病毒毒性大幅降低 為何中國仍不放棄動態清零?

上海疫情大爆發,是否應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成為中國輿論場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國際疫情已經出現新變化,絕大部份國家已經躺平並放開交流的情況下,中國是否以及何時會從變種的病毒特性出發,根據國際疫情變化,對防疫政策作出與時俱進的調整在國際輿論場也引起了很多討論。

按此閱讀全文。

當下對「動態清零」有意見,多是對極端防疫措施提出意見,而不是希望完全放棄動態清零。(Getty Images)

人類基因圖譜完成 勢開啟精準醫療時代

雖然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在2003年已告完成,但是當時的基因圖譜其實一直仍有少部份缺漏。上月底終於有科學家發表研究,首次公布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為什麼時隔近廿年,這空白終於能夠填補?完整的人類基因圖譜,對我們又有何重要意義?

按此閱讀全文。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在2003年宣告完成之時,基因組仍有8%空白之處。圖為一名研究人員在比較DNA測序和色譜儀結果。(NHGRI)

敬請留意2022年4月11日出版的第312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