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困局與出路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學院位於香港大學,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為香港培養大量的建築師和建築相關的人才,是亞洲地區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建築學院。到了今天,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面對一個臨界點。我是香港大學建築系的畢業生,畢業後從事藝術和建築設計規劃顧問工作,並曾經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任教,但我不是香港建築師學會的會員,不是以建築師學會的利益出發,而是從市民大眾、香港軟實力和社會發展角度看待建築師教育這個問題。

建築師教育是非常好的教育。我們常常說全人教育或者通識教育,建築師就是一種通識教育。因為建築師需要消化不同知識,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設計。例如建築師設計一座醫院,要了解病人和醫護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出符合用家的設計。又例如設計一間小學,你要知道老師和學生怎樣互動,是大班教學還是小班教學。建築師要認識和有能力做研究,能夠和用家溝通,才能把實用而有美感的建築設計做出來。

所以建築師都是透過研究進行設計的。當然有少數的天才型建築師可以天馬行空地發揮,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做設計、做研究、解決社會問題的建築師。日本就是一個好好的例子,日本的建築軟實力是世界一流,日本建築學相關的課程數以百計(學生人數約十萬),建築師有30萬人左右。日本建築師近年參與很多社區營造設計規劃研究等項目。所以建築師不只是為發展商服務起樓,而是會全方位為社會服務。基本上任何人都需要有建築知識,因為我們一定會身處建築空間裏面,作為建築空間的用家,需要了解建築。

可是,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身份危機,原因是過去二十年為了國際排名,放棄了務實的專業雙文化教育。我在九十年代王賡武擔任校長時唸建築,當時港大是一個中西兼備的大學,有的老師來自西方,也有的來自亞洲不同地方,但是他們有一個共通點,都是喜歡研究亞洲,喜歡研究中國和香港,是中國、香港、亞洲通。然而,自從港大走向追逐英美排名的「國際化」之後,建築學院也明顯走向全盤學術西化,老師大都是來自西方英美名牌大學,課程也是以西方課程為專。從前中西合璧的教育,「中」被邊緣化,變成了全洋式教育。最大問題是港大建築學院課程未能追上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對香港建築專業和社會嚴重缺乏理解。

香港大學作為香港最古老最傳統的大學,應該負起培養政治人才、政策研究人才及實踐人才的責任。(資料圖片)

目前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有幾個大問題︰院長長期由不認識香港、不懂得香港建築專業,不知道亞洲和香港社會情況的洋人出任院長;建築系的教育師資大部份來自西方名牌大學,但是缺乏在香港實際執業經驗,對政府政策也缺乏認識。一間正常的建築學院需要有平衡,裏面既有實踐的執業建築師,也有做理論做研究的建築學者。建築學者和建築師應該是對等的,但是現在港大卻被學術型的建築學者和沒有任何香港經驗的人士操控。課程不貼地,香港面對的規劃問題、房屋問題、劏房問題,現在港大建築學院絕大部份師生並沒有能力處理。建築學院也沒有參與大灣區規劃的能力,學生畢業以後缺乏進入大灣區的基本知識。

港大建築學院現在基本上只是一個頒發學位的學院,並沒有能力去創造人才庫和資源,協助香港解決社會問題。有見及此,我呼籲港大舊生和建築專業應該組織起來,要求校方對建築學院進行大改革。

第一,建築學院應該升格為建築與規劃學院,並應該效法麻省理工等大學,把規劃和建築成為一個重點學科,並協助香港政府進行設計規劃研究的工作。

第二,院長人選應該是以實踐型的建築師或規劃師擔任,而院長招聘應該透明度更高,院長候選人應該論述學院如何在香港良政善治的新環境之下,協助香港政府進行規劃與建築改革,解決房屋問題。

第三,香港大學應該和香港建築師學會及內地中國建築師學會進行對接工程,讓香港年輕建築師可以選擇與中國建築師專業對接,或者是和港式建築師對接。又或者開發可以連接大灣區建築師的課程,目標是建立港大建築學院在推動大灣區發展的領導角色。現在深圳大學已經籌辦建築規劃學院,深圳如今也成為重要的建築設計中心,有大量優質的建築規劃師在那裏工作。香港應該善用深圳廣大人力資源,產生協同效應。

更重要的事情是,港大應該負起政策智庫角色,對接香港屋宇署、機電署、規劃署、建築署,對香港建築規劃進行調研和研究,例如如何透過修訂建築物條例來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些具體的對接問題,需要實質而具體的進行。

香港大學作為香港最古老最傳統的大學,應該負起培養政治人才、政策研究人才及實踐人才的責任。它應該協助新成立的公務員學院,開設更多和建築規劃相關的實用課程,讓香港官員學習最新的規劃和建築知識,而不是封閉地只為追求英美國際排名而存在。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