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實際底部是1萬美元?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比特幣(Bitcoin)最近回升至2萬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許多交易者視此為「觸底」迹象,但幾個更高的時間框架指標表明,比特幣的實際底部將在1萬美元左右。

此前,比特幣和以太幣(ETH)雙雙走弱,比特幣一度跌穿1.8萬美元關口,創2020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以太幣一度跌至900美元以下。以此計算,今年以來,幣圈兩大標誌性產品分別跌超60%和70%,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虛擬貨幣市場一度極其自信的「賭徒心態」。

不僅如此,由於各國為對抗通脹而收緊貨幣政策,全球市場流動性緊縮,風險資產遭大範圍拋售,虛擬貨幣市場可以說「至暗時刻」已到。全球虛擬貨幣總市值跌破萬億美元大關,距離高點已經跌去七成。2021年11月時,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一度超過3萬億美元。

當年「雷曼時刻」引發全球金融動盪,全球央行必須自救。如今幣圈的「雷曼時刻」,投資者等不來任何救助。(Getty Images)

虛擬幣此輪暴跌原因何在?直接導火線自然是美國聯儲局加息。美國5月通脹數據超市場預期,聯儲局宣布一次性加息0.75厘,全球流動性趨緊,資金流向避險資產,美股和原油等風險資產價格顯著下跌,風險偏好更高的虛擬貨幣當然首當其衝。而且,當下全球通脹環境下,流動性趨緊將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這就意味着虛擬貨幣圖利空間不再,巨大風險卻突顯,於是投機資本紛紛加速遠離這一市場。

暴跌暴漲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一貫表現,它們不具備法定貨幣地位、沒有實際價值支撐、相關交易純屬投機炒作。近期虛擬貨幣資產領域出現的一系列風險事件,更令這些虛擬貨幣遭遇巨大的流動性危機。相比2008年全球央行斥資萬億美元救助因雷曼兄弟倒閉而爆發的次按危機,此次加密數字資產的流動性危機則不會有人施以援手。

值得一提的是, 5月30日歐洲央行發布的金融穩定評估報告中,歐洲央行便將加密資產對金融穩定的風險作為新的焦點;聯儲局發布的半年度金融穩定評估報告也表示,穩定幣可能會存在擠兌風險,導致引發全球經濟活動、資產價格、以及金融穩定風險。

美國5月通脹數據創40年新高,聯儲局上月中宣布一次性加息0.75厘。(Getty Images)

近年來,全球加密數字資產監管趨嚴,虛擬貨幣依然能受到眾多投資者的熱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相信加密數字資產將持續高速發展。倘若此次虛擬幣危機最終導致這一信念顯著「退潮」,全球加密數字資產的「輝煌大廈」無疑將成沙上之塔。

這一天只是或早或晚。與其他傳統資產不同,虛擬貨幣本來就沒有可供錨定的內在價值,沒有固定資產,沒有收入流,也沒有底層業務,一旦沒有了「信仰」支撐,什麼「分析方法」都顯得非常可笑。或許,此番「血洗」能擊破虛擬幣市場一度極其自信的「賭徒心態」。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7月4日)《比特幣離1萬美元不遠》。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