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充足,但沒人想要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接連下調中期借貸款便利(MLF)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8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及傳導效應,降低融資成本,市場憧憬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

8月12日,人民銀行公布7月金融數據,超乎市場預期。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按年減少4,042億元。對比今年上半年數據,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68萬億元,按年多增9,192億元。換言之,上半年每個月人民幣貸款平均增加兩萬多億元。這樣與7月數據一比,就知道7月數據有多差。

再有,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對比6月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7萬億元。再看5月數據,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7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8,399億元。可見社會融資已經多麼謹慎。

疫情反覆和國內外環境的複雜化增加了不確定性,整體市場預期轉弱,企業和居民普遍對未來缺乏信心。(新華社)

經濟恢復比預期疲弱

中國7月底廣義貨幣餘額257.81萬億元,按年增12%,這個增長速度遠超任何一項單項數據,然而信貸和社會融資依然無動於衷,這就表示「水多也不管用了」,同時也說明經濟恢復比預期疲弱。

這與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後的表現有很大區別,與疫情之前的強烈融資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一方面,居民和企業受疫情影響,消費和投資擴張都十分乏力;另一方面,疫情反覆和國內外環境的複雜化增加了不確定性,整體市場預期轉弱,企業和居民普遍對未來缺乏信心,從而減少非必要支出。有市場分析機構指出,這些數據是「流動性陷阱的典型迹象」,「流動性充足,但沒人想要。」

貨幣供應持續增加,但目前很多企業本身較為虛弱,根本喝不進「水」。大量中小企業受疫情衝擊嚴重而倒下,已經沒有了融資需求。市場主體在預期不穩的情況下,不願意增加投資開支,更傾向於收縮以維持生存,這使得貨幣政策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3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8月22日)《流動性充足,但沒人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