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各脫與奧坎:意志與剃刀 - EP18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以後,因方濟會和道明會都想爭奪思想界中的主流位置,所以在當時爆發了很多論戰。深受柏拉圖主義(Platonism)影響的方濟會(Franciscan Order)在思辨水平上明顯不及以亞里士多德主義(Aristotelian)為傳統的道明會(Dominican Order)。為了扭轉劣勢,方濟會不得不有限度採納亞里士多德思想以提高修士的思辨水平。於是世紀出現了繼阿奎那以後兩位聞名於世的方濟會哲學家,他們分別是司各脫(Duns Scotus)與奧坎(William of Ockham)。司各脫在方濟會素有「精微博士」之稱,反映其學術風格細膩;而奧坎早年加入方濟會,深受司各脫影響,延續經院哲學的思想發展。

 

知性的首要對象

 

由於方濟會改變方針,容許修士有限度採納亞里士多德思想,所以司各脫得以接觸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思想。但司各脫是一位獨創性思想家,他對亞里士多德進行了重新詮釋,甚至以自己所改造過的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來反對阿奎那。根據阿奎那,人類由形式與質料構成,形式指靈魂,質料指肉體。人類的認識能力受肉身所限,所以人類認識事物的本質時,不得不始於感官經驗。而比人類高級的物種例如天使只由形式構成,所以天使無須依靠感官經驗,能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質。

 

在司各脫看來,阿奎那的觀點必然得出人類認識能力永遠都不可超出物理學範圍。人類的認識只能始於感官經驗,通過觀察自然界的事物,縱使有加入理性思考並獲得了一些普遍的知識,但得到的知識永遠都是關於物質的知識,對於超出物質的知識,人類則是一無所知。相反司各脫主張人類能夠擁有超物質的知識,不過這類知識不包括對神的知識。

 

關於這點,司各脫認為唯獨神願意向人類啟示自身,人才可能獲得關於神的知識,否則人類的認識能力永遠不能認識神。司各脫指出人類能夠擁有的超物質知識並不指向個別的存在,而是指向一般存在。這即所謂最大的普遍性,其普遍性包括並大於所有屬和種,而這正是形而上學所研究的首要對象。我們在日常經驗中所接觸到的都是個別的存在者,但何以司各脫卻認為我們能認識普遍性的一般存在﹖司各脫認為知性在一般的情況下而言,我們認識眾多個別的存在者;但就知性本身的功能而言,我們可以擁有關於一般存在的知識。我們只需反思一下便可以把握縱然我們面對著眾多個別存在者,但我們知道它們都共享了「存在」這普遍性。

 

然而司各脫也承認,在物質世界之中人既然由靈魂與肉體所組成,我們的認識還是受感官經驗所限,這可能是出於神創世時的安排,亦可能是神對人原罪的懲罰;當然更有可能是人類自身的思想無能,無力探究真理。

 

意志主義

 

在司各脫的思想裡,人由靈魂與肉體組成,而靈魂有兩種基本功能:第一是知性,第二是意志活動。兩者的分別之處在於知性沒有自由,而意志則有自由,因為當知性看到真理時,知性不能不同意;而意志可以自由設定所追求的目的。但司各脫認為意志真正高於知性的地方是,意志能夠利用知性去關心自己所意欲的事物。例如在小明面前擺放著不同類型的書籍,假設小明最後選擇了閱讀地理學的書,問題是何以小明會選擇閱讀地理學而不是其他書籍﹖在司各脫看來意志可以利用知性為自己服務,去逼使知性去關心某個對象,去思考某個對象。

 

正因為意志高於知性,所以意志的敗壞比知性的敗壞更壞,例如一個人怨恨神相比於不思考神、不認識神是更重的罪。反過來而言,一個人意欲神、愛神,比起一個人單單思考神、認識神更加可貴。

 

人對神一無所知

 

奧坎繼承了司各脫的哲學思想,堅決認為人對神一無所知。因此,奧坎必然把矛頭指向阿奎那對神存在的證明。首先奧坎認為阿奎那之目的論證明站不住腳。大部份事物的大部份活動的確有目的可尋,不過若因此就認為宇宙中存在著一個根本、終極的目的,實屬荒謬。他認為終極目的本身是不可知的,而且說萬物均共同趨向一個終極目的,有過於簡化事實之嫌。目的論證明不可能,那麼動力因證明又如何﹖奧坎同樣認為無效。即使我們承認宇宙中存在一個不動的推動者,但我們卻不能因此就確認這推動者就是神。奧坎由此認為神的存在根本不能被經驗所證實,同時它亦不是理性的自明概念。不過奧坎非常堅持,神雖然不是認識的對象,但卻可以是信仰的對象。

 

奧坎剃刀

 

奧坎否定了人能夠認識神後,直接批評了以往理性神學家以非經驗的事物,例如神、天使等等超自然力量等解釋經驗世界事物由來的想法。奧坎認為既然經驗世界的事實已經可以說明經驗事物的由來,那麼我們並不需要超經驗的事物來佐證。奧坎把這條原則表述為若用較簡單的方法就已經可以做好的事,那就切勿用較複雜的方法來做完成。後人把這個原則濃縮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也即是非常有名的「奧坎剃刀」(Ockham’s Razor)。

 

奧坎歿後,經院哲學時期仍然有不少圍繞神之存在的爭論,有人認為即使我們承認神是創世者,但為甚麼不可以設想有多於一個或以上的創世神呢﹖其中一個回答是︰如果一個神就能夠創世,何以需要更加多的神呢﹖以至在啟蒙運動時,關於神是否存在的問題依舊是神學與哲學不可迴避的問題。但必須承認的是,自司各脫和奧坎之後,經院哲學慢慢步向了終章,而在14世紀的歐洲,一場關於人文主義古希臘哲學的運動正在悄悄地展開著。明天我們的無睡意哲學課就會給大家講述這段從經院哲學到現代哲學的轉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