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保羅・沙特:人終究是一種無用的激情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1980年的今天,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因肺積水逝世。沙特去世的消息轟動全法國,舉國哀悼。出殯之日,民眾組成的送葬隊伍多達五萬人。法國總統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親身到醫院瞻仰遺容,並發表聲明,指沙特的死「就好像我們這個時代殞落了一顆明亮的智慧之星那樣。」沙特,是少數得到如此名聲的哲學家。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

說到沙特的哲學家身分,其實還可以分為三條主要路線:最為人所知的是存在主義,但他還是一個現象學家,到後期思想愈發走向馬克思主義。現象學對於意識的基礎分析,以及對於胡塞爾現象學的改造,構成了沙特的哲學基底,亦是他建立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沙特「人是被命定為自由的」、「人終究是一種無用的激情」與「存在先於本質」幾句名言,都應該回歸到這個基礎來理解。詳細論述可以回顧【無睡意哲學】存在主義專題

在哲學家以外,沙特還是一位劇作家、文學家。沙特自學生時期曾當戲劇演員,西蒙・波娃亦稱他有副適合唱歌的好嗓子。及後沙特專注寫作哲學,同時發表小說與劇作,包括《嘔吐》(Nausea)、《牆》(The Wall)與《無處可逃》(No Exit)等一系列作品。沙特擅長以文學描繪當代人的焦慮處境,跟他的存在主義哲學互相呼應,或可以說是他的哲學的具體化表現。1964年沙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接收,成為史上首位自願拒絕領取諾貝爾獎的得主,亦是至今唯一一位自願拒絕領獎的文學獎得主。關於他拒絕諾獎的原因,可以參考另一天的【在與時】──沙特:我拒領諾貝爾文學獎 因我認為文化鬥爭毋須機構的介入

沙特曾表示自己童年時期只對自己作為個人有意識,而絲毫沒有考慮自己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然而往後沙特對於政治愈發投入,成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沙特曾經支持法國共產黨,這使他與身體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決裂。後來,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路易・阿圖塞(Louis Althusser)批評沙特,指沙特結合了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實屬一種人道主義,只會使馬克思原本強調物質條件與社會關係的要求,變成流於抽象、對於人的本質的追尋。關於阿圖塞對沙特的批評,參考阿圖塞:多元決定論——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 EP89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