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雷格與語言哲學

撰文:画哲學
出版:更新:

如果要票選為哲學系學生帶來最多困擾的哲學家,費雷格(Gottlob Frege,又譯弗列格)應該名列前茅,他獨自開發了現在大一邏輯當中述詞邏輯的基礎系統。身兼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身份,費雷格最關心的學術計畫之一,是如何藉由邏輯語言,來清楚地說明人類的概念與思考,他的工作成果開啟了近代語言哲學的發展。

 

語言哲學家想理解人類語言的奇妙之處:我們是怎麼用語言來溝通的?憑什麼發出一串音波(或畫出一串符號),別人就能懂我的意思?我們顯然可以用音波和符號來描述世界(如同前段我描述費雷格的創舉那樣),那這些獨特的音波和符號,是如何和世界產生關聯的?

 

語言哲學家理解這些困惑的常見方式,是假設這些音波和符號有某些「語意性質」(semantic property)讓它們可以產生這些效果。如此一來,我們面對的問題就變成:到底是托哪些語意性質的福,使得我們可以用語言來溝通?

 

如果要討論語言有何特別之處,顯而易見的特色應該是:語言可以和「它自己之外的東西」產生關聯,對中文使用者來說,印在紙上的「伍佰」形狀墨漬不只是墨漬,而是「代表」了一位台灣搖滾歌手。如是,我們可以用語言來「指涉」(refer)其他東西。著眼於此直覺,費雷格語言哲學理論的其中一個重要設定,就是語言有「指涉」(reference)這種語意性質。

專名

 

費雷格對各種語言單位(如名詞、形容詞、整個語句)該如何指涉,下了明確且詳細的定義,這些工作必要,是因為各種語言單位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複雜面向。以名詞來說,「馬英九」跟「水母」不但意思不同,表現也很不一樣:前者只指涉一個事物,後者則同時指涉許多同屬一個物種的事物。哲學上,把「馬英九」這種專門指涉某個特定具體事物的名詞叫做「專名」(proper name),以下,我們也以專名為例,來簡單地看看費雷格的語言哲學。

 

哲學家大多同意,以專名來說,一個重要的語意性質是指涉:「馬英九」這個詞有意義,因為它和馬英九這個人有指涉的關係。這些說法目前聽起來滿合理的,不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除了指涉之外,語言還具有哪些語意性質?
 

光靠「指涉」無法說明的東西

 

如果專名除了指涉之外,並不具備其他語意性質,那麼就代表專名只是純粹用來「指東西」的工具而已,除了和被指涉的特定東西產生關聯之外,專名本身並沒有其他和語言意義有關的內容,換句話說,一個專名的意義,純粹是由它的指涉來決定。考察一些例子,你會發現這不太符合事實。

缺乏指涉問題

 

如果專名的意義僅僅由指涉決定,這似乎代表著,若一個專名沒有指涉到任何東西,就沒有意義。若是如此,我們將很難理解為什麼這個句子有意義:

 

江戶川柯南就是工藤新一。

 

資訊意義問題

 

在古代,人們把黃昏時出現在西方的一顆明亮星辰稱為「長庚」,清晨出現在東方的一個明亮星辰稱為「啟明」,後來天文學家才發現「長庚」和「啟明」其實是同一顆星,也就是現在稱的「金星」。你可以想像,若我們回到過去向古人說明這些發現,對他們來說,這句話背後代表的是一則新奇的知識:

 

長庚星就是啟明星。

 

然而,如果專名的意義完全取決於指涉,我們將很難說明為什麼這句話有資訊意義,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長庚」和「啟明」的意義會完全相同,而上面這句話也會變成一句同義反覆的廢話。

 

信念替換問題

 

考慮這兩個句子:

 

長庚星就是長庚星。

長庚星就是啟明星。

 

給定「長庚」和「啟明」指涉到同一個東西,就算它們有不同意義,上述兩個句子的真假值依舊相同。然而,在一些脈絡下事情就不是這樣了,例如當它們被用來描述人們的信念的時候:

 

阿條相信長庚星是長庚星。

阿條相信長庚星是啟明星。

 

假設阿條誤以為長庚星和啟明星不是同一顆星,在這種情況下,即便「長庚」和「啟明」有同樣的指涉,以上兩個句子的真假值依然不會相同。

 

這使得我們原來的困境雪上加霜:我們不但要說明,為什麼有共同指涉的詞彙之間的意義不見得相同,還得要說明,為什麼這些詞彙在「信念脈絡」裡替換可能會影響整個語句的真假值,但在一般情況下替換則不會。

意涵來救援!

 

「缺乏指涉問題」、「資訊意義問題」和「信念替換問題」共同指出我們不能期望光靠指涉搞定專名的意義問題。那麼,要再加上什麼東西才夠呢?

 

費雷格的答案是:加上「意涵」(sense)。

 

大致上,我們可以把費雷格的「意涵」理解成「指涉的呈現方式」。不同的專名可以指涉到同一個東西,但費雷格強調:若這些有相同指涉的專名對人們來說有不同的意義,這可能是因為它們使用了不同的呈現方式來指涉,也就是說,因為它們有不同的意涵。「啟明」和「長庚」以不同方式指涉同一個星辰,若你誤以為啟明星不等於長庚星,這也是很合理的,因為你有可能認得其中一個指涉方式,但不認得另外一個。因此,對費雷格來說,一個專名的意涵,也是理解此專名的人能真正掌握的那些東西。

 

專名可以負載的語意性質除了指涉之外,還有意涵。在這個設定底下,那些包含「缺乏指涉的專名」的句子,就變得可以理解:這些專名雖然沒有成功地指涉到事物,但依然可以有意涵,因此並不會讓整個語句的意義無法理解。有了「意涵」這個裝備,費雷格就可以對「缺乏指涉問題」做出這樣的初步說明。

 

依照同樣思路,費雷格也可以回應資訊意義問題。「長庚星就是啟明星」這句話使用的兩個專名指涉相同,但是意涵不同,這使得這句話能為人帶來新奇的資訊意義:對於那些不知道長庚星就是啟明星的人來說,就算他們看得懂「長庚星」和「啟明星」這兩個詞,也只代表他們掌握了這兩個詞的意涵,不代表他們真的掌握了這兩個詞的指涉。對於這種人來說,「長庚星就是啟明星」的重要意義在於讓他們掌握「『長庚星』跟『啟明星』指涉到同一個東西」這個新知識。

最後,我們該怎麼對付「信念替換問題」呢?為什麼有同樣指涉的專名,在信念脈絡底下互相替換,可能會改變整個句子的真假值?費雷格的說法是,這是因為當這些專名出現在信念脈絡裡,它們就不再指涉本來那些事物,而是指涉到此專名本身的意涵,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掌握此專名的人掌握到的那些東西。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其實很好理解:前面提到過,一個專名的意涵不但是該專名「指涉的方式」,也是理解該專名的人掌握的那些東西。當我們描述別人的信念,粗略地說,我們是在描述別人心裡掌握到哪些東西,因此,在這種描述語句當中出現的專名是指涉到專名本身的意涵,也是很合理的。

 

作為現代語言哲學的開創者,費雷格的理論受到非常多批評(或者說,就是這些批評使得語言哲學有下一步進展),但從上述說明,我們還是可以試圖體會,哲學家如何從無到有開發理論,並為它增添配備。

 

*感謝蕭銘源為本文初稿提供的諮詢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