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中美談判繼續 北京無法再讓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美新一輪高級別經貿磋商於上周五(3月29日)下午結束,中國官方稱雙方討論了協議的有關文本,並取得了新的進展。此次美國代表團不再提前兩天抵達,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上周四(3月28日)抵達北京當晚,中美代表團隨即舉行工作晚餐,翌日繼續談判,故中美之間真正用於談判的時間只有一天。姆努欽會後在Twitter上表示,他與萊特希澤在北京完成了「富有成果」的貿易談判,期待下周在華盛頓迎接中國副總理劉鶴,繼續進行這些重要磋商。

文本細節見真章

從談判路線圖到談判具體問題,再到磋商文本關鍵問題;從取得階段性進展,到取得實質性進展,再到磋商文本關鍵問題,中美之間的磋商可以說是逐步向前推進、層層深入的。

雖然談判的大概內容已經完成,但文本細節才能直接體現雙方的心思。據報道,中美正在字斟句酌地往前推進,有時甚至為了一個單詞爭論兩個小時。有英國媒體引述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美方堅持協議中必須包括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的內容。

詞彙當然不能完全概括中美文本爭議的全貌。中美之間遲遲不能簽署協議,有說是執行機制的問題。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上周四(3月28日)抵達北京。(路透社)

有美國媒體稱,美方要求若北京方面未能信守承諾,將容許美國徵收關稅,且中國需同意不採取懲罰性措施進行報復,但美方發現中國不能接受這種不允還擊的條件。美國在臨近簽署協議的最後階段,提出單方面反制、保留對華關稅、寫入「進行結構性改革」,本身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這些細節紛爭雖不影響中美協議的實質內容,卻暴露了美國打貿易戰的陰暗一面。中美就具體的經貿紛爭達成相對共識之後,真正的政治問題開始暴露。美國處於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期,無論是在外交場合還是在對內交代上,都要展現出一副世界老大教訓中國的姿態。

美方根本是心病

為了明年的大選,美國總統特朗普需要扮演對華強硬以捍衛美國利益的衛道士角色。他既需中美達成協議,獲得外交成果,也需讓中國付出代價,作為競選連任的「有力籌碼」。

除了選舉,萊特希澤、博爾頓(John Bolton)、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對美國霸權仍然深信不疑的鷹派政客環繞在特朗普的身邊。社會焦躁之下,媒體輿論還不斷向特朗普索求對華戰果。縱然特朗普本人沒有意識形態色彩,但形勢倒逼之下,他亦沒有不找中國麻煩、與中國平穩簽約的空間。

特朗普需要扮演對華強硬以捍衛美國利益的衛道士角色。他既需中美達成協議,獲得外交成果,也需讓中國付出代價,作為競選連任的「有力籌碼」。(路透社)

北京主張談判,在於認為具體經貿紛爭是可以解決的。但到了最後,人們才發現,北京能夠解決具體的經濟問題,卻解決不了美國「一定要展示自己贏了」的心態。打貿易戰本身就是一場無妄之災,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根本初衷,是談判不可能破解的。

打貿易戰是有成本的,是會有損失的。北京對於讓利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對保留較低水平的關稅,能讓特朗普對內交差,北京也非不能接受。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這似乎說明中國對關稅長期保留有一定的心理預期,甚至做好了1,500萬人次的失業,做好了為產業升級提供新的人才升級。

中美看待彼此矛盾的視野存在根本性的差距:北京希望以雙贏的結果解決分歧,只要雙方能夠和解,哪怕是吃點虧也可以;美國則希望單方面贏,是自己贏了對方輸了。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中美貿易談判已進入尾聲,面對美方「單方面執行機制」等要求,北京已沒有再讓步的空間。

上文節錄自第15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日)《中美談判繼續 北京無法再讓步》。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4月1日出版的第156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