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銳意增產30% 拓「印度製造」談何容易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5G版iPhone12 受歡迎,蘋果公司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將產量提高30%,生產最多9,600萬部iPhone。不過集團的「加碼」增產大計能否順利落實,需要全球多地生產中心配合。上周印度一間iPhone代工廠發生暴力事件,有逾千名工人民眾砸毀廠內生產線設備,並搶走數千部新手機,據悉涉及勞資紛爭。事件敲響了警號,令各大跨國生產商需正視將生產線分散至東南亞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困難及挑戰。

該印度廠的資方集團緯創(Wistron)表示,初步估計財務損失金額達1億至2億元新台幣(折合2,750萬至5,500萬港元)。而該印度廠房主要組裝蘋果平價版iPhone SE,今年下半年也有生產部分小尺寸的iPhone 12系列新機。不過受事件影響,廠房在聖誕節生產旺季必須停工兩周。

中美貿戰疫情困素 跨國品牌致力分散產地

蘋果近年加快推動產能分散化,要求代工廠商如鴻海及緯創等,將生產線擴展至中國以外的地區,以避開潛在的稅項成本。其中最熱門的考慮地點是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印度。

印度已經成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三季度表現強勁,出貨量回升至5,430萬台,按年增長17%。雖然同期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仍舊遠高於印度,達到8,480萬台,不過數據卻是按年下滑14.3%。

蘋果公司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將產量提高30%,生產最多9,600萬部iPhone。

印度奉保護政策 蘋果建廠房爭取拓零售網絡

現時印度總理莫迪政府對於國內消費市場採取保護政策,要成功令iPhone打入當地消費市場,必需奉行在當地採購零件的原則,即是iPhone約30%以上的組件要在當地設廠生產,才可獲放行。現時在印度手機市場銷量領先的中國手機品牌小米及OPPO,多部熱賣的機款都是在當地組裝工廠出產。

今年中傳出蘋果研究將6條生產線遷移至印度,可於印度創造逾5萬名工人就業機會,為在當地拓展零售網絡鋪路。其實不單是蘋果,事實上,在中美貿易爭端及今年疫情令多國實行鎖國政策,生產線不時出現斷鏈危機,不少跨國品牌及生產商都積極將產能分散化,轉到東南亞其他更低成本地區。例如蘋果的對手三星,就調整了產品生產布局,將旗下電視組裝廠房撤出內地,同時將資源集中在西安的晶片製造基地。

不過,要調整生產線,涉及的人力和技術轉移並非易事。就以今次印度廠房的問題,可以看到將生產線撤至印度的兩大難題。

「印度製造」存兩大難題

首先要解決的是人口語言問題,雖然印度人口眾多超過13億人,不過他們並非語言共通,光是官方認定的語言就有22種,文字亦有所不同,所以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士,很容易出現言語不通的溝通問題,令到廠方安排工友合作及分工的難度增加,同時與工友磋商工資待遇時較容易產生誤會。

鴻海在深圳龍華的工廠。(路透社)

零件生產及組裝距離拉長 阻礙出廠進度

第二是工業區的配套問題,現時外資只是逐步將手機生產綫搬入印度,不過手機組裝須用到的零組件,卻仍是主要依靠內地的廠房生產,意味零組件由生產至安裝到手機內,中間是相隔了整個孟加拉灣的距離。有在印度設廠的國際品牌主管表示,現時最大的挑戰是,組裝廠搬廠,但供應鏈卻未跟上去,結果供應端到生產端變成長鏈,阻礙了產品出廠進度。相較下,蘋果在中國製造的手機廠房如深圳龍華廠區,由供應端到生產端,幾乎都在24小時車程之內可達處。

雖然印度開廠房的挑戰多,不過蘋果要加大在印度製造的策略,仍難於一時三刻轉變,主要原因是蘋果要求代工廠商到印度,不但是為了降低成本或分散生產線,亦是因為看中了印度的13億內需市場。

印度手機市場增長明顯,蘋果亦期望依靠低價版iphone進一步攻入當地市場。集團於印度建廠加強本土生產,換取印度政府「放行」,容許在孟買設立自營蘋果專賣店,拓大零售網絡,可說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未來集團如何加強和印度政府合作,以及關注代工廠商的執行能力及員工政策,妥善化解勞資分歧,相信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