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洪水悲劇凸顯喜馬拉雅山區生態危機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印度北阿肯德邦(Uttarakhand)2月7日突發洪水,衝毀了兩個水力發電站、切斷了13個村莊對外通道、造成26人死亡以及171人失蹤。不少科學家指此次悲劇是冰川斷裂所致,並歸咎於全球變暖導致喜馬拉雅加速融化,以及印度當局冒險在複雜的冰川地勢興建水壩。

根據專注於喜馬拉雅山生態的「第三極」(The Third Pole)網站解釋,由於屬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第二高山楠達德維山(Nanda Devie)今年1月錄得六十年來最高氣溫,大塊冰川或融化、或斷裂落入冰川前段的湖泊內,再加上2月初又有強降雪加重湖泊重量,導致發生冰川湖潰(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洪水攜泥土和巨大石塊洶湧而下,先衝毀了沿路的Rishi Ganga水電站,再挾着該水電站殘骸一舉壓垮了下游更大型的Tapovan Vishnugad水電站,並席捲了山谷的多個村莊。

印度北阿肯德邦被2月7日洪水衝毀的水力發電站。(美聯社)

冰川湖潰或越發頻繁

印度對喜馬拉雅山區的雪崩和洪水並不陌生,不過這種悲劇多發生在夏天的季風季,例如北阿肯德邦2013年6月就因冰川融雪和特大暴雨的同步衝擊,遭遇了史上最嚴重洪災,近6,000人因此喪命。但在冰川通常較為牢固的初春時節爆發洪水還是相當罕見。

但一直追蹤喜馬拉雅生態的科學家清楚這類悲劇遲早會發生。山區綜合發展國際中心 (ICIMOD)2019年的報告指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喜馬拉雅地區已有17%的冰川融化。如果各國能完成《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控制本世紀氣溫較工業革命前僅升高1.5攝氏度,那麼該區域冰川只會減少36%,但以現行的排放量預測,該區域64%的冰川會在本世紀末消失,會新增大量可能隨時塌陷並引發洪水的冰川湖泊。《全球和行星變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期刊指出,在1990年至2010年,喜馬拉雅區域的冰川湖泊就已從4,602增加至5,701個。

這些因冰川退縮和融化新形成的冰湖大多屬於冰磧阻塞湖,其冰磧壩(moraine dams)多由鬆散、可滲透的沉澱物組成,更容易發生塌陷。再加上隨着冰山退縮露出岩石層,為冰山湖潰引發的洪水提供更多更具威力的泥石,將對受到衝擊的社區或基礎建設造成更大傷害。印度今日的悲劇,未來可能在環繞喜馬拉雅的地區頻繁上演,影響附近八個國家的2.4億居民,其中尼泊爾就已有不少村莊為躲避越來越頻發的洪水而被迫舉村遷移。

冰川融化的危險不止於此。喜馬拉雅山脈的融雪流向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即是中國的雅魯藏布江)、湄公河及長江黃河,養育了沿河16.5億人。在融冰加速的時期,初春融雪帶來的洪水可能淹沒正需播種的農田,導致農作物減產,引發糧食短缺。而到了2060年後又恐因雪量減少,而使河流枯竭,八成水源來自喜馬拉雅融雪的印度河可能是最大受害者,這勢必會造成水資源緊缺。此外,諸多水力發電站也可能因斷流而無法發電,導致周圍區域用電緊張。

加速融雪的喜馬拉雅山脈,將在未來帶來更多洪水風險。(美聯社)

各種潛在的次生危害也是數不勝數,例如冰山生態系統的巨變造成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降低;冰川融化可能釋放出來古老病毒,造成新的傳染病等等。

山區綜合發展國際中心報道的領頭人韋斯特(Philip Wester)因此強調,提起氣候暖化,大眾可能只會想到面臨滅頂之災的太平洋島國,但喜馬拉雅山的問題同樣緊急,亟需更多關注。

興修基建的環保風險

至於如何減少未來災難的頻率,減少碳排放自然是根本之計,但各國也需要吸取在複雜冰川生態的基建風險。根據山區綜合發展國際中心的報道,得益於喜馬拉雅冰川帶來的豐富水資源,這一區域有550個建成或建設中的水力發電站,也是全球水力發電站最密集的地方。這雖然為周邊中低收入發展國家帶來了清潔電力,但不少忽視生態及地形風險執意修建的項目,比起惠及民眾反而會帶來更多潛在災難。

例如此次被衝毀的兩座發電站都曾被專家警告風險過大。北阿肯德邦的人民科學協會(People’s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喬普拉(Ravi Chopra)指出,政府任命的專家小組早在2012年就警告Rishi Ganga河在內的區域不適合興建發電站,最高法院任命的另一專家小組再在2014年建議,海拔7,000英呎(2133米)以上的「半冰川區域」不應建發電站。Rishi Ganga發電站附近的村民也在2019年發起訴訟,要求北阿肯德邦高等法院下達項目暫停令。但政府置若罔聞,仍然推進項目。而此次受災的兩座發電站均位於專家預警的危險區域,遇難者和失蹤者多為水電站工人,附近村民的家園也被摧毀。

不少環保主義者還指出,興建水力發電站過程中需要進行的爆破山體、河床和鑿石等的舉動,都提升了泥石流的風險,同時北阿肯德邦還砍倒了大批林地,旨在興建高速公路以連接多個大型印度教寺廟,而這會加速水土流失,不斷升高喜馬拉雅山區的生態風險。

而此次的印度洪水悲劇,也提醒了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國家的政府在興修基建之時,需要聽取環保專家的意見,否則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