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外交首秀 共識背後難掩美歐分歧

撰文:紀瀾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2月19日先後出席七國集團(G7)領導人視頻會議和慕尼黑安全會議與主要盟友舉行了多邊會談。

通過這次外交首秀,拜登與日歐等一眾盟友基本上有了初步的認識,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的同時,彼此也存在分歧。

有共識

這是拜登上台後首次亮相國際外交場合,此前他在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就宣示要修復與盟友的關係,在慕尼黑的演講中,拜登一上來就強調「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通過G7和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歐在修復關係上取得了共識,也有結果。

拜登成為首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講的在任美國總統。(AP)

其一是美歐最熟悉的「多邊主義」正在回歸。G7峰會後的聲明中誓言,要「使2021年成為多邊主義的轉折之年」。各方在疫情、氣候變化等議題上展現出合作的意願是證明。此次G7峰會,美國承諾向「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提供20億美元,並將在2021年和2022年再提供20億美元;德國承諾提供18億美元;歐盟委員會承諾提供3.63億美元;日本承諾提供7,900萬美元;加拿大承諾提供5,900萬美元。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甚至提議應該將5%的庫存疫苗捐贈給非洲國家。

其二是在「民主」或者說意識形態上達成了共識。拜登在演講中強調了變局中,「民主」的重要性,稱「在這個變化了的世界裏,民主國家仍然能為我們的人民發揮作用」。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認為,「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我們周圍崛起,貿易和商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全球重心正在東移,技術革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但是,我們任何人都不應該害怕或反感這些變化。自由社會因其對自由民主、法治和自由市場的信念而團結在一起,它們肯定構成了人類進步的偉大三位一體。」

其三是要按照規則行事。拜登提出,每個國家都必須按照同樣的規則行事。這得到了歐盟領導人的認可,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談到,「歐洲和北美必須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亦在演講中提出,我們一起更有力地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我們知道,那些制定全球規則的人是塑造社會未來的人。我們誰也不希望中國為我們做這件事。」

歐盟現在對華態度比較複雜。圖為2020年12月,中國、歐盟、德國領導人視頻會晤結束後,米歇爾(右)與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舉行記者會。(Reuters)

其四是各方認識到了俄羅斯和中國帶來的挑戰。拜登認為「與中國的競爭將是激烈的」,俄羅斯在「攻擊我們民主國家,將腐敗武器化,企圖以此破壞我們的執政體制」。「俄羅斯的挑戰也許與中國的挑戰不同,但它們同樣真實。」同樣,默克爾(Angela Merkel)認為需要面對兩個任務:一是俄羅斯,既包含合作,也有分歧;另外一個是中國,中國已經提升了全球影響力。

其五是反對冷戰式的對抗。拜登在演講中明確表示「我們不能也絕不要回到冷戰那種本能對抗和僵硬的集團狀態」。默克爾在七國集團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全球必須加強多邊主義,七國集團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在更早前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上,默克爾也已經表示反對結盟冷戰。

分歧之處

美歐有共識的同時,默克爾也直言,美歐之間的一些分歧仍然「複雜」。

一個是北約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拜登在演講中重申了對北約的支持,歡迎「歐洲為保障我們共同防禦的軍事能力日益增加投入」。默克爾也強調了致力於北約,稱之為跨大西洋和歐洲安全與防衛政策的中心支柱,並且,德國致力於軍費比例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

需要注意的是馬克龍的態度。他稱自己「堅信北約」,但他也表示:「北約需要一種新的政治勢頭,需要澄清其戰略概念。北約需要一個更加政治化的方式」;「我確實相信,歐洲參與北約最好的辦法是更多地負責自己的安全」;「所有這些都會讓北約比以前更強大」。

特朗普對美歐關係的損傷非常明顯。圖為2019年12月3日,英國倫敦,北約峰會開幕前,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右)與馬克龍舉行會晤,馬克龍表情和動作比較微妙。(視覺中國)

馬克龍稱美國正在成為一個「太平洋大國」。他表示美國曾一度聚焦於保衛歐洲,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我認為,現在是(歐洲)更多地承擔起保衛自己的責任的時候了。」「我們歐洲需要更多地自己處理與鄰近地區的問題。」

自2017年以來,馬克龍就在涉及安全問題上推動歐盟自主,而不是隻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在2019年的慕尼黑會議上,他曾提出「北約腦死亡」的說法,引發了很大的爭議。馬克龍頻頻提出這樣的看法被認為是有着應對特朗普(Donald Trump)之意,如今拜登上台後,馬克龍「不改本色」,這就耐人尋味。歐洲是要遠離美國嗎?「尋求自主的歐洲」與「尋求維持領導力的美國」如何共處?

另外一個是如何應對中國。拜登認為,「美國、歐洲和亞洲如何一道努力,確保和平,捍衛我們的共同價值觀,並且促進太平洋各地的繁榮,將是我們進行的最有重大影響力的努力之一。」「美歐應該制定針對網絡空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領域中的技術發展和行為規範的管理規則。」米歇爾也表示,「我們,歐盟和美國需要聯合起來,使貿易、數字發展、綠色轉型和公平稅收為我們的公民帶來更大的繁榮和福祉。我們希望重新建立一個更美好、更公平、更綠色的世界。」

約翰遜則呼籲,「讓我們建立一個開放和創新的聯盟,超越既定的聯盟和地理的限制……利用開放社會的天才,在一個重新競爭的時代蓬勃發展。美國和歐洲並肩作戰,有能力再次證明自由國家的固有優勢,併成功地塑造我們自己的命運。」

默克爾、馬克龍等人並沒有給出具體的回應,德國官方只是模糊稱:「我們現在需要定義這些共同的戰略挑戰和共同的方式來應對這些挑戰」。

2021年1月25日,默克爾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她表示反對冷戰式的集團與結盟。(AP)

此外,在全球戰略重點上,法德還強調了非洲的作用,拜登並未言及。德國總理官網發布的默克爾慕尼黑演講重點中單獨列出了「與非洲關係有着重大的戰略意義」這一條。默克爾稱:「對歐盟來說,一些問題是特別重要的,比如與非洲的接觸和敘利亞的未來。尤其是與非洲的關係有着戰略意義,這應該成為跨大西洋國家討論的一件事。」

馬克龍建議歐美應立即向非洲運送足夠的新冠疫苗,否則非洲國家將轉向從中、俄採購疫苗,這會導致「西方力量」只存在概念中。對此,默克爾表示了支持,但遭到了拜登政府的拒絕,稱要在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之後才會向他國捐獻疫苗。

初步的對接

目前,拜登下的美國外交正在經歷調整,特朗普的單邊主義給美國和盟友帶來的傷害需要修正。重拾多邊主義、強調意識形態等是拜登作為民主黨人身份的必然選擇,也是美國與盟友最容易產生共鳴的話題。在對特朗普政府撥亂反正的時候,拜登也帶來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變化,比如他提到不要對抗等。

法國和德國等領導人也很坦誠地談論了自己對世界局勢的看法、與美國的分歧。美國的回歸並不意味着盟友「人心的回歸」,盟友對拜登政府的政策還是持懷疑態度的。各方會在爭吵中尋求合作。

可以說,拜登是初步與盟友實現了溝通,初步了解了彼此的意圖,各方還需要進行後續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