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外交|中方便是要讓美國感到不適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中美於阿拉斯加舉行的2+2會談無疑是上周國際焦點,既因其重要,亦因雙方爆發罕見而激烈的爭吵。不過整體而論應算談得不錯,尤其是對中方而言。

一如預期,兩國並未達成實質結果;同樣一如預期,四人就可合作的領域商洽了合力方向,如朝鮮、伊核、氣候治理等;就可擱置的分歧傳遞了各自考量,如經濟、貿易、科技等;為無法擱置的分歧知會了潛在衝突的方式,如人權、民主價值觀等等。

是以,中方將該會晤概括為「坦率、有分歧、建設性及有益」,美方亦形容為「艱難且直率,提供了更多信息,可探索後續合作」;是以,兩國還將繼續爭吵至少十數年,但有時爭吵反而更有利於立場傳遞,不影響兩國管控分歧、着手合力——也有鑒於此,相較於內容,更值得注意的還是中方展現出的硬氣。

中美2+2:圖為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左二)及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左三)3月18日出席會議,與美國高級外交官員會面。(AP)

美方在開場白中譴責性的措辭,以及在做完第二輪發言後未待中方做補充遂請媒體離場,這些固然是楊潔篪發難的原因,但美國向來「居高臨下」,中方不會沒有預期,而美方之所以做第二輪發言,也是因楊潔篪在第一輪發言超時——所以,楊王的強勢擺明是刻意的,二人乃藉兩國政府首次會晤之機,樹立相互平視的前提,讓美方明白,中國不接受美方在雙邊場合擺出世界領袖的姿態,「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不久前,習近平在參加全國兩會分組討論時表示,今天中國的「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引起不小關注。而阿拉斯加的會晤,何嘗不正是「平視世界」一詞的外交演練?

美方言及「民主、自由、以規則為準」的國際秩序,但這些舊有秩序本就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以西方國家為外圍、以其他依賴該秩序攝取政治軍事經濟利益的國家為邊緣。然而時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往處於邊緣的國家正愈發走向核心。以中國為例,當舊有秩序愈發不能反應這全球人口近五分之一的14億人之訴求,又談何民主?談何平等?談何代表性?遑論中國僅為亞非歐拉眾多發展中國家之一?

因此,雖然香港乃至全國輿論不乏有人憂慮,擔心官方甚為強硬的姿態會鞏固美國國內對華鷹派立場,引發美國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反擊,但那又何妨?中方毫不介意讓美國感到不適。楊王二人的表態,仿佛就是在向美國重申,「我們不認可你們單方面構建的『規則秩序』,我們只承認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

當中國官方擺出「平視外交」的姿態,展現出平視美國的硬氣時,其背後是中國國力持續的崛起,是「西方政經秩序相對式微」的格局之變,更是世界要更具代表性的現實需求——這些話若不由中國向美國講,還能由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