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 中國有八大戰略目標|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在中國與世界主要大國的互動中,中美關係下滑趨勢遠未止住,更談不上扭轉。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決意推進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雖然白宮方面也強調「不想製造衝突」、「該合作的合作」,要「在接觸中競爭」,但仍會選擇一些重點領域,比如科技、經濟、軍事、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與中國進行「真正的」、「有限度的」競爭。

按照拜登政府「競爭」、「對抗」、「合作」三個籃子的劃分,「合作」籃子目前縷出的線索也很少,同前兩個籃子相比嚴重失衡。相對確定的「合作」內容,或許就是氣候問題,比如美國即將主辦的40國氣候峯會。

而對於中國與歐洲,氣候問題同樣是雙方合作清單上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在4月16日的中法德領導人視頻峯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承諾中國將在2030達到碳峯值,並在2060達到碳中和,並表達了願意與法德攜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意願。

在中美競鬥的背景下,國際格局正處於震盪期,輿論大多關注中美之間的互動,但對於中國為自己設置的戰略目標卻提及不多。(Reuters)

但同時,作為美國的盟友,歐洲大陸主要國家目前在新疆、香港、南海等議題上,顯然與中國之間存在一定的緊張。前不久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通話中明確提及,希望歐洲能做到「戰略自主」。

而隨着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最近發布的美日聯合聲明同樣引發全球廣泛關注。結合菅義偉上任以來日本在中美對抗關係下的所有動作,不少評論者認為,昔日的中國「友邦」已經全面倒向美國,美日同盟已經演變成「反中軸心」。日美非同一般的同盟關係,日本國內對中國在區域崛起的高度警惕,以及日本希望藉助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焦慮趁機從美方看管下鬆綁以實現「正常化」國家的意願,已經推動日本選擇了不惜以犧牲中日關係為代價來,並似乎已化身為拜登當局的亞洲急先鋒。

在這一系列的變化當中,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是:中國在「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對於自身的位置預期與目標設置為何?

在中國官方此前出台的十四五規劃與2035遠景目標中,表示「中國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日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接受美聯社的專訪中,樂玉成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表述是,不管中國如何發展變化,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會變,不稱霸、不搞擴張、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外交方針不會變。「我們的確比過去富了、強了,但我們富而不驕、強而不霸。」

而中國未來的「富」和「強」會到達什麼程度,或者説中國方面對自身的「富」和「強」設置了什麼樣的目標,在公開輿論中並不多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日前對《香港01》表示,中國渴望在今後大約二十年的時間當中大有作為,其中至少包含八項目標:

第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世界第一;

第二,國民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

第三,軍事武裝力量、戰力達到世界頭等水平,「注意,是『頭等』,不是『頭號』」;

第四,高技術研發與應用水平在世界上廣泛達到單獨領先或者並列領先;

第五,台灣海峽兩岸統一;

第六,至少在西太平洋西部,「不包括沖繩,不包括日本,」佔據對美戰略軍事優勢,至少是邊際性的優勢;

第七,維持在印度洋東部具有難以損傷的戰略軍事陣勢,「注意,我不是説中國要控制印度洋東部,但是中國在印度洋東部的基本戰略存在要達到難以被損傷、難以被損毀的程度」;

第八,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以及威望、意識形態影響力等方面,佔據「頭等優勢」。

應該説,這八項目標當中,前兩項更多屬於中國自身的發展,後兩項則不可避免地會與美國、日本、歐洲、印度等國家或地區的自身戰略發生交織與互動。

對於中國實力不斷增長的現實,中國官方向來強調從不認同「國強必霸」,因為「國霸必衰」。前文提到樂玉成近日接受美聯社專訪,他的表述也再次提及「中國的發展不是為了超越誰、取代誰,也不是為了和誰爭世界老大,而是為了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然而要讓世界上其他國家認同中國的理念,從實現層面看,恐怕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更何況當中國的體量成為「房間裏的大象」,中美之間的競鬥將會長期存在,中美歐、中美俄等多個戰略大三角的演變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世界格局的變化。

時殷弘此前在接受《香港01》採訪時曾表示,從長遠看,世界正在形成三種力量劃分而成的格局:以美國為中心的緊密聯盟,中國與俄羅斯、伊朗等更小的緊密聯盟,以及巨大的中間區。

短期來看則是以問題為導向。「歐洲、日本與美國本就是緊密同盟,歐洲大陸在目前的熱點問題上,與美國的靠攏程度幾乎超過任何時候。」或許這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姿態,因為很多大國可能會感到有可能被拖入中美競鬥的漩渦從而有所改變。

他認為,只要中美關係沿着下滑的軌跡繼續發展,其他大部分國家,消極一點就是直接躲開,積極一點是同時批評中美,「這個世界不是兩極世界,是多極世界」,並提倡中美雙方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