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矛盾仍在 「價值觀同盟」不可忽視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G7峯會成果遭多方質疑,團結是表象,心思各不同」,「這是一場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北約峯會」——在拜登(Joe Biden)首番「外交旋風」餘熱未盡之際,內地輿論場不出意料地全力唱衰這一華府「外交盛會」,以新華社為代表的大陸官媒無一例外地把焦點集中於美國盟友體系內部的分歧與矛盾——尤其是美歐矛盾之上。

平心而論,上述論調不乏合理之處,美歐之間的確在不少關涉自身重大利益的政策領域存在分歧或矛盾。根據歐盟理事會有關美歐峯會的內部文件顯示,歐盟在包括貿易爭端與管控氣候變化,這兩大關涉自己重大切身利益的政策領域都捱了美國的悶棍。

類似的狀況同樣出現在涉華政策領域,無論在G7還是北約峯會上,以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為代表的「對華務實派」不遺餘力地阻止華府力推的,帶有濃厚「偏執反華」基調的聯合聲明出爐。

但內地輿論場這種完全聚焦於美歐結構性矛盾,而忽視美歐關係最新動態與全貌的傾向,顯然無助於真實全面地瞭解中國當下所面臨的實際國際處境。

+7

事實上,作為一個循規蹈矩又嚴謹理性的建制派政客,拜登固然無法在重整盟友體系上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其自上任以來在這方面有條不紊的努力以及由此帶來的部分積極效果卻頗值得重視。

自入主白宮以來,拜登當局就在按照常規節奏按部就班地推進其重整盟友體系的日程。在相關外交辭令上,拜登當局一改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美國優先」的基調,着重強調與盟友進行平等交往與互利合作的重要性。

在軍事安全層面,白宮新主摒棄了特朗普時代在北約機制內強壓盟友承擔防衞義務的做派——比如硬性規定成員國防務支出必須達到經濟產值2%以上的「霸王條款」,承諾華府將會繼續履行「聯盟老大」義務,同時不再對北約盟友做分擔防衞義務的強制要求。

在經貿層面,逐步改變特朗普時代極限壓榨盟友的策略:不僅率先暫停了美歐之間圍繞波音和空中巴士財政補貼爭端進行的長達17年的「關稅大棒互毆」,而且在雙方更為難纏的鋼鋁產品貿易爭端與碳中和配額問題上,拜登當局也打開了對話協商之門,雖然尚未給出明確的解決時間表。

2021年6月15日,布魯塞爾歐盟總部,美國總統拜登(右)與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左)共同步入會場,準備參加美歐領導人峯會,而如何解決雙方持續17年之久的波音-空客財政補貼紛爭正是此次峯會的重中之重。(Getty Images)

在政治外交層面,拜登當局也一改特朗普時代強逼盟友站隊的做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新政府履新不久即公開表示「華府不會逼迫盟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在華府新主這一「寬鬆」表態之下,特朗普末期蔓延整個歐盟的華為5G大戰也悄然息鼓。

同時,拜登當局的「價值觀同盟」策略也讓歐洲盟友逐步樹立起在核心意識形態層面緊跟華府步伐的「底線意識」。

不可否認的是,拜登當局自履新以來的諸般「反正」舉措正在逐漸生效,儘管這種效果遠不如拜登本人在公開場合高調倡導的「美國回歸」口號那樣鏗鏘有力,但因此而全盤否認成效則顯失公允。

自3月下旬開始,在拜登當局多管齊下的重整盟友組合拳的作用下,歐盟開始在「價值觀外交」領域持續發力。先是就新疆人權問題率先高調發起對中國的制裁,在遭到北京方面的對等反制之後,中歐關係中的首要支柱中歐投資協定也不出意料地陷入停滯泥潭之中。

更有甚者,布魯塞爾方面還隨後接連四次在歐盟理事會中發起涉港動議表決,雖因匈牙利一票否決而作罷,但其中反映出的「拜登組合拳」效果可見一斑。

而在最新的G7和北約峯會期間,即便由於法德力阻,「偏執反華」的論調最終沒有出現在會議聯合聲明中。

但G7峯會聲明中七國領導人在新冠溯源問題上附和華府與G7版一帶一路草案的初成,以及北約峯會聲明中對中國「系統性競爭對手」身份的集體認證,無不透露出一個值得北京方面警醒的信號。同時,加拿大在此次峰會之後對於新疆問題也變得特別進取。

即使在中國崛起不斷攪動西方世界既定國際秩序的情形下,美歐之間至少在諸如捍衞自由民主價值觀與遏制中國高端產業突破等關涉共同核心利益的領域達成了必要的「聯合行動共識」。此等微妙的轉變決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