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殷弘:美國反華盟友分成四排 距離僅隔「幾米」|專家有話說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前不久G7峰會、北約峰會、「拜登-歐盟領導人峰會」的召開,被外界普遍視為美國集結盟友遏制中國的大規模行動。更加引人關注的是,北約峰會也在公報中首次點名中國,代表着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軍事上鄭重其事地將中國擺上「對手」的位置。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時殷弘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拜登政府上台以後充滿激情,而且有決心,只是自信還不夠。而最近具有決定性的事態,就是美國的抗疫形勢大幅度好轉,使得美國經濟恢復勢頭強勁,再加上其最重要的盟友英國的抗疫形勢也還可以,因而拜登政府行事的根本綱領已經浮現——「拜登主義」。

「什麼叫『拜登主義』?就是通過各方面的行動,通過美國國內的政治文化、美國的凝聚力、美國的抗疫成果、美國國內的經濟復甦,特別是搞好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國內的民主制,來證明『民主』在21世紀的各項挑戰面前,仍然管用,而專制不可能長久管用。」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拜登政府一上台就有一個明確的口號:從實力地位出發。時殷弘表示,所謂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一是要做好美國國內各方面的事情;第二是美國要衝到國際舞台前列,不能把對世界的領導權讓給中國;第三是美國要用格外多的精力去經營盟國與夥伴關係網絡——這一條也是「從實力地位出發」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而來的動作當然包括攻擊中國、孤立中國等,也包括美國的防務投資變得更加精明,即在防務上花的錢可以和過去一樣,甚至更少一些,但從戰略上應對中國的效率要比過去高的多。

2021年6月11日,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在英國舉行。(AP)

前不久西方國家召開的三個峰會,即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G7)、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峰會和「拜登-歐盟領導人峰會」,就是體現「從實力地位出發」的重頭戲。在時殷弘看來,經過這三個峰會,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基本上就所有涉華的重大問題達成了共識,「可以稱之為美國與海洋性發達國家組成的聯合陣線。」

他使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日本、英國、澳洲、加拿大屬於緊跟美國的「第一排」;在美國身後「2米-3米」的「第二排」,有歐盟的領導人,有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距離美國「4米遠」的地方是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7米-8米」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但默克爾就快下台了,默克爾下台後德國的對華態度肯定是比較強硬的。」

時殷弘表示,當前和未來可預料時期內,歐盟與其主要國家在它們關注的絕大多數涉華重大問題上,都由於它們的自主決定和美國的影響以及這兩者的互動,採取與美國大致相同或較相似的立場,或者説所同大於所異。

這些重大問題是台灣、南海、美日軍事同盟和東海、印太四國聯盟及其與北約的聯繫、中美軍備競爭、新疆、香港、貿易爭端和產業政策、高技術脱鈎和遏止、重組產業鏈、意識形態影響競爭、據稱的網絡攻擊和信息造假、新冠疫源國際獨立調查。

就此,歐盟與其主要國家的立場及相關行為是基本與中國對立或競鬥,只是程度大致緩於美國及其海洋性盟國。何況,歐盟與其主要國家對拜登政府高度重視、着力尊重和大力拉攏盟國感到歡欣,較多地接受其影響在所難免。

+3

當然,歐盟與其主要國家在對華貿易和投資、應對氣候變化、原則上立意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伊朗核問題等少數問題上與中國有較多相似立場和相關合作。這些對中國和歐洲來説當然都至關重要。「但是,它們不會,或至少不大會對中歐關係有經久的決定作用,也不會或至少不大會顯著阻滯歐洲在對華態度上較為接近美國。」

最需要令人重視的最新事態,是德國工業聯合會(BDI,英文也作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ies)主席魯斯沃姆(Siegfried Russwurm)6月22日在柏林演講,稱「如果紅線被跨過」,德國就必須不憚與中國對抗,因為「普遍人權不是『內政』」。 他還讚譽G7康沃爾峰會為對付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而發動「為世界建造得更好」(Build Back Better World,簡稱B3W)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稱這一計劃「是對的,而且早就該有」——德國工業聯合會在德國影響巨大,會員為分佈在39個工業協會內的10萬多個工業和相關勞務公司,總共包含約800萬僱員。

此外,多數發展中大國對於中國的態度也不容樂觀,「印度就不用多説了,巴西、南非在新冠肺炎病毒被發現之前就與中國關係一般,學術、文化層面的交流也較為有限,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後這幾個國家對中國的態度都顯而易見。」

而在東南亞國家中,不僅多個國家與中國存在南海問題爭端,更由於全球產業鏈正在重組,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與美國技術有關的科技產品生產線被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比如美國(因為台海局勢緊張)不放心大部分晶片都在台灣的台積電生產,就可能會把相當一部分相關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時殷弘認為,當相關東南亞國家面對這麼大一筆「好生意」,再加上南海問題等,恐怕對中國的態度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