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畿內亞政變強硬表態反對 預示不干涉時代終結?

撰文:胡文瀟
出版:更新:

9月5日,西非國家畿內亞遭遇了一場軍事奪權。在短短的24小時內,畿內亞特種部隊中隊杜姆布伊(Mamady Doumbouya)帶領軍隊軟禁總統、廢除憲法、關閉邊境,並在電視上發表演說,稱「將把政治委託給人民」。

事件發生後,非洲聯盟、聯合國、美國和法國等國際組織和國家均發聲譴責該國武力奪取政權行為,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9月6日亦在例行記者會上表態稱,中方反對政變奪權,呼籲立即釋放孔戴(Alpha Conde)總統。

與美法常態化會在他國內政上持有明顯偏向一方的立場不同,向來「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北京在畿內亞問題上展現了罕見的強硬做派。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5月泰國軍事政變,時任陸軍司令的巴育強行接管政府,中國外交部稱「望泰國各方保持克制,加強對話磋商」。

2017年津巴布韋總統被軍方拘留,北京發言表示「希望津巴布韋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好內部事務」。

直至2019年4月蘇丹政變,北京還在強調一貫奉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相信蘇方有能力處理好自己內部事務」。

由此可見,中國對畿內亞政變堅決反對的立場和以往做法有很大不同。

2021年9月5日,人們和畿內亞武裝部隊成員在首都科納克里街頭。畿內亞於9月5日發動軍事政變,全國團結和發展委員會發布了多份新聞稿並頒佈了新的宵禁令等措施。(視覺中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要在國際問題中置身事外簡直是天方夜譚。過去由於中國發展還未成熟,採取「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可以避免同美俄等國對沖,韜光養晦。但現在中國崛起已成事實,就算是為了維護中國公民和企業的安全和利益都必須採取行動。

例如畿內亞兵變,此次事件就直接刺激中國鋁價創10年來新高。近年來,澳洲和中國關係緊張,澳國甚至此前放言要不惜一切代價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而和澳國並列為北京主要鋁土礦進口國的畿內亞若政局動盪,中國鋁土供應將岌岌可危,更遑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企業投往畿內亞大量資金和人員將受到政變影響。

2018年9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畿內亞總統孔戴(左)。(新華社)

在非盟以及歐美主流國家都對政變表達反對立場的情況下,中國的反對立場本身也有順應國際社會需要的考量,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觀點不可能超脱於地區國際組織之外。

與其說是中國無法再堅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底線,倒不如說是因勢而變,中國必須直面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中方的反對立場本身也是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姿態。

中國的外交口徑轉變只是其一,在未來,世界可能會看到一個更加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中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