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白宮內部分歧爭論不斷 哪一方更佔優?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半個多月以來,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法國、英國和加拿大先後密集派出軍艦或偵察船通過中國台灣海峽。這也是美國拜登(Joe Biden)打台灣牌以來聯合盟友採取的針對中國的最為統一的行動。

針對西方此舉,中國軍方加大了在台海上空的巡航力度。中國東部戰區還在福建等地舉行了軍事演習,模擬搶灘登陸作戰。10月17日,台灣地區防務部門網站再次發布「西南空域空情動態」稱,中國人民解放軍3架次軍機當日白天(日間)出現在所謂「西南空域」。分別為2架次殲-16戰鬥機與1架次運-8反潛機。

10月17日,針對美國「杜威」號導彈驅逐艦和加拿大「温尼伯」號護衛艦兩日前通過台灣海峽,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陸軍大校施毅表示,解放軍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他說,「美加勾連挑釁、攪局滋事、性質惡劣,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

在10月1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美艦近來多次在台灣海峽炫耀武力、滋事挑釁,還變本加厲拉盟國下水,勾連挑釁、攪局滋事、性質惡劣,這不是對什麼自由開放的承諾,而是對地區和平穩定的蓄意干擾和破壞。

今後一段時期內,台海局勢仍有可能不斷升温。美國及其盟友在台海仍會繼續展示各種形式的軍事存在,中方也會按照自己的部署和節奏進行相應的外交表態和軍事行動。但是,這種展示軍事力量的做法顯然會增加台海局勢的不穩定性。白宮內部也愈加擔憂台海緊張局勢的升温。

+1

目前,針對如何應對台灣局勢,美國內部存在四種不同的聲音,或者說四方不同的考量,分別來自國會、國務院、國防部和情報機構。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美國媒體的報道,拜登政府正在努力應對中國在台海的軍事姿態,同時又不能引發戰爭。

具體而言,美國國會方面一直施壓要求拜登政府強化對台灣的支持。無論是共和黨議員,還是民主黨議員,都支持強化台灣自衛,並在國際舞台上抬升台灣的地位。當然,對於一直主張對華強硬的國會強硬派而言,拜登政府只要展現對華強硬,就可以緩解他們對台灣局勢的憂慮。根據CNN的報道,台灣方面請求美國政府縮短2019年批准的66架F16戰機交付期限(最高可達10年)。

而在拜登政府內部,不同部門之間也存在爭論,很難形成統一認識。美國軍方的印太司令部對中國軍事現代化速度和對台軍事訓練的提升感到擔憂,主張採取更為積極的應對舉措;但是,美國國務院官員對此則比較警惕,嚴守「戰略模糊」這一基本立場;而情報部門則判定,沒有發現中國在台海動武的跡象。

2021年9月29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出席國會聽證會。(AP)

個別極端的美國國會議員,或者說一味主張對華強硬的右翼議員,以及那些支持拜登打人權牌和民主牌1的自由派議員,現在要求拜登政府打破對台「戰略模糊」姿態,更加清晰地表達美國在台海的有效、威懾姿態。

但是,今年4月曾被拜登派往台灣的前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以及其他在民主黨政府效力過的前任、現任亞洲事務官員則認為,打破「戰略模糊」政策只會讓北京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因為它違背了幾十年來中美簽署的幾項協議。

美國軍方也不願意和中國發生直接軍事對抗。之前被爆曾在特朗普時代和中國軍方保持秘密溝通的美軍最高將領、參聯會主席米利(Mark Milley)今年6月曾強調,中國大陸並不具備武力攻台的能力,中國軍方近期也不太可能採取這種行動。美國國務院和情報界也傾向於認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中國準備對台發起軍事進攻。

所以,拜登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繼續聯合盟友在台海展示軍事力量。從拜登親信級幕僚、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印太事務助理坎貝爾(Kurt Campbell)今年的表態來看,他們支持在台海維持現狀的做法,反對打破「戰略模糊」的政策。

202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中國外交部)

當前白宮內部在台海問題上的意見不一,最終還是需要沙利文和坎貝爾從中調和,使得白宮對華政策既能維持價值觀外交的路線,又能幫助拜登政府避免陷入外部新的軍事衝突。

沙利文出面和中方確定中美元首視頻會晤的計劃,也說明他在拜登政府的獨特角色。他效在外交上主張內政利益優先,迎合拜登的務實主義,所以看重中美的務實溝通,包括部長級的工作會晤和元首級的會面。

2019年沙利文和坎貝爾在《沒有災難的競爭》(Competition without Catastrophe)一文中說,應對中國挑戰,美國首先必須要對自身改變北京行為的決策能力保持謙卑的態度,尋求實現一種穩定的、清晰的、符合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對華共存(coexistence)狀態。如果沙利文和坎貝爾的這一戰略得到實施,中美就有可能在台海找到新的接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