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過半即為勝利」 自民黨能否守住紅線?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自民黨已很久沒有面臨過如此危險的選戰了。比起前兩次大選為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議席而戰,此次該黨僅設立了「守住單獨過半」的底線,可見選情嚴峻。總幹事長甘利明10月21日還發表了「形勢緊迫」的通知, 10月24日兩席參議院補選一胜一敗的戰績更讓自民黨深感不安。
與此同時,五大左翼在野黨形成「共鬥」之勢,雖然無望將自民黨-公明黨聯合政府拉下馬來,但也牟足勁試圖使自民黨丟掉單獨議席過半的紅線,從而重創岸田政府。在這場激烈的攻防戰中,究竟哪一方能得償所願?

在眾議院解散之前,自民黨在465席總數中擁有276席(議席比例59%),與執政夥伴公明黨合計305席(議席比例65%),距離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只有一步之遙。此次選舉則好景不再,雖然大多民調認為自民黨在擺脫了「票房毒藥」菅義偉後,只會輸掉20席至40席,保住233席的單獨過半紅線不成問題,不過鑒於高達三成選民尚在猶豫之中,選情仍有一定變數。這部分未定選民最後將投奔何方,要等至10月31日大選日方知結果,但我們不妨先來評估一下攻防雙方的優勢和劣勢。

在野黨「五黨共鬥」的危與機

此次在野黨的最大優勢,莫過於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國民民主黨、令和新選組和社民黨五大左翼政党順利形成「共鬥」。五黨在全國289個選區中七成選區都推出單一候選人,比上次僅在兩成選區推出單一候選人的比例大幅躍進,甚至也明顯高出民主黨2009年歷史性奪得政權時的合作比例。這等大團結有助於左翼陣營改變內部互相傾軋的亂局,盡可能匯聚自民黨的反對票。

此前,左翼的混亂內鬥一直使自民黨漁翁得利。最典型例子莫過於上屆大選,儘管左翼陣營共獲得四成選區票,但所獲選區席位卻僅為13%,只是靠比例票才不至於輸得過於淒慘,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陣營內部在同一選區傾軋爭鬥,分薄選票,使自民黨輕鬆獲勝。此次左翼終於空前團結,而自民黨一側卻面臨右翼在野黨「維新會」瓜分選票,或也能讓左翼陣營享受一次漁人之利。

日本九黨黨魁宣布參與此次大選,其中五大左翼在野黨形成聯合之勢。(美聯社)

不過,五黨合作也蘊含顯著隱患,其成效很可能是1+1+1+1+1<5,且潛伏着反噬自身的風險。首先,日共通常被認為是「破壞分子」,即使是該黨近年不斷改頭換面,路線越發溫和,但在中老年選民中未能完全甩脫「暴力革命」的刻板印象。部分選民雖不滿自民黨政府,卻也「聞共色變」,或繼而對與日共合作的其他左翼黨派感到猶豫。

此外,支撐第一大左翼政黨立憲民主黨的工會母體「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聯合),歷史上與日共積怨良多,它本就是打着「反共」旗號成立的私營大企業工會聯盟,在政策方面也一貫反對日共的「零核電」主張和勞工運動路線,因而相當排斥與對方合作。「聯合」會長芳野友子甚至明確表示對這番合作「感到不快、非常遺憾」。兩黨基層組織能在多大程度上摒棄前嫌、互相支援完全是未知數。

更嚴重的是,此番共鬥或會激發立憲民主黨與「聯合」的矛盾。當然,雙方裂痕時來已久,並非日共所致。就本質而言,八十年代末成立的「聯合」實為工會界右派戰勝左派的產物,其瓦解了曾主導七十年代「春鬥罷工」的激進左翼工會「總評」。由於「聯合」習慣與政府談判以獲得提升工資等好處,因此不會如「總評」般鼎力支持左翼政黨,畢竟在野黨無法供其所需。

而當民主黨2012年輸掉政權、跌入不斷分裂重組的漩渦後,「聯合」便順勢向自民黨靠攏。尤其是當2020年重組後的立憲民主黨左翼色彩加強,與日共關係轉暖,雙方裂痕便進一步擴大。眼下又恰逢岸田政府高舉分配大旗,芳野友子便施施然加入當局「新型資本主義」討論會,無異於「公然投敵」。

總之,事到如今,「聯合」與立憲民主黨已貌合神離,只是名義和制度上仍是對方後盾,並在基層組織建構和選舉動員上提供一定幫助。但對於多次分裂重組後僅有4萬黨員的立憲民主黨來說,擁有700萬組織票的「聯合」即便只是有限支援,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雙方關係若繼續破裂,勢必將造成顯著打擊。

「聯合」會長芳野友子對於立憲民主黨和日共合作感到十分遺憾,代表「聯合」與立憲民主黨裂痕進一步加劇。(Twitter@每日新聞)

「五黨共鬥」雖有望讓左翼陣營衝擊自民黨的單獨過半地位,但合作效果或因日共的「孤立」而不及預期,更或加速擴大立憲民主黨與工會之間的裂痕,讓其進一步喪失為數不多的基層組織工具,也使選舉成績愈發隨選民對自民黨的觀感好壞而起伏,這便是此番選舉中在野黨的危與機。

自民黨非高枕無憂的「組織票之王」

觀乎自民黨這一邊廂,自是為了死守單獨過半的底線而竭盡全力。此次選戰如此艱難,既歸咎於「票房毒藥」菅義偉政府的拖累效應,又因派閥老闆們通過密室政治選擇的新總裁岸田文雄號召力平平。 不過,在選舉層面,自民黨仍有兩大法寶,其一是強勁的組織票,分別為議員靠個人後援會構建起的選舉網絡,以及各種利益和職業團體的鼎立支持;其二便是低投票率,尤其是年輕人政治冷感,有助於組織票和保守長者發揮更大影響。

具體來說,自民黨的長期執政期,使得該黨議員能獲得更多預算資金用於回饋選區,建立起較強的利益交換網絡,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政治獻金,保證個人後援會有足夠資金在平日鞏固人情網絡,以待選舉時轉換為選票。同時,自民黨也與大量利益和職業團體建立起牢固的合作關係,例如「經團聯」等商會、代表農民的「農協」、代表二戰遺孤的「遺族會」、「日本醫師聯合會」和郵局局長聯盟會等。這些團體組織架構嚴密,動員能力極強,是自民黨的強力幫手。

而在日本選舉投票率不斷走低的情況下,組織票的影響力就越發突出。儘管自民黨對於民眾的普遍吸引力已在走下坡路,比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能拿到全體選民30%至35%的情況,現在往往只能拿到25%左右,只不過因為投票率也從七成下降至五成左右,特別是年輕人投票意願相當低,60歲至80歲長者反而是熱情最高的年齡組別,因此自民黨便能依託組織票和保守長者而穩坐釣魚台。

當然,如若投票率大幅提高,那麼自民黨便處於逆風態勢,例如2009年民主黨奪得政權時投票率達到近七成。不過鑒於此次選民似乎積極程度平平,例如10月24日進行的兩場參院補選投票率僅分別為36%和45%,這對於自民黨而言比較有利。

日本眾議院投票率已經下降至五成,這對自民黨而言較為有利。(NHK)

以上盡數了自民黨在選舉上擁有的結構性優勢,這的確是該黨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支柱,不過同時也應看到,自民黨的這些優勢並不如過往牢固。首先,自民黨內大量新人議員在地方耕耘程度有限。該黨2012年再次掌權時,有高達119名新人眾議員加入國會,此後他們大多依靠安倍光環連任,但因為對政務知之甚少、醜聞不斷,被冠上「魔鬼三期生」(至今當選三次)的稱號。此次大選,自民黨將有70名「魔鬼三期生」爭取連任,但民調預測其中只有三成能夠穩勝,其餘七成都面臨惡戰。在安倍光環明顯消減,岸田背書又效用平平之際,這批在地方尚不算站穩跟腳,在中央又惡名遠揚的議員可能會大批落選。

此外,自民黨在過去幾年也與一些利益集團之間出現裂痕,其中最典型例子便是擁有1,047萬會員的農協。一直以來,自民黨通過高度補貼農民和拒絕開放農場品市場,將廣大農村打造成固若金湯的「自民王國」,這也是為何日本食品價格如此高昂的原因。但安倍政府2015年為外交需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開放國內農產品市場,引發農協的強烈抗議。再加上安倍同年啟動農協改革,瓦解中央農協對地方農協的指導和監督權力,以掃除農業改革時的利益集團障礙,就更是新仇疊加舊怨。自民黨次年參議院選舉在東北農村地區的潰敗,就充分說明了雙方關係已然充滿裂痕。

自那以後,自民黨一直在東北農村地區面臨苦戰。眼下因疫情需求下降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下跌,無疑將進一步激發農民怒火。根據農林水產省的資料,一包新米比前一年便宜12%至13,255日元,但有農民反映實際上每包價格遠低10,000日元的情況也很常見,這給東北的「大米帶」造成顯著經濟損失。雖然農協此次大選中在組織上仍然支持自民黨,但拉票動員的積極程度顯然會大幅降低,自民黨能否熬得過東北的鬼門關就是未知數了。

因此,自民黨雖在組織票和低投票率上擁有明顯的結構性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如以往穩固,究竟是否能抵擋得住在野黨的合力衝擊、守住單獨議席過半的紅線,觀察者尚難下定論,只能坐觀本周日的大選結果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