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一億美元的戰略伙伴關係? 這就是拜登對東盟的態度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10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東盟九國領導人一起參加了一場線上峰會,這是四年來華盛頓首次與東盟進行領導人級別的接觸。但這場會議展示的內容是欠奉的。

拜登發表講話,強調美國堅定支持東盟10國在該地區的核心作用,並稱自己未來將訪問該地區。與此同時,白宮也表示,稱拜登將宣布計劃撥款1.02億美元,擴大美國與東盟的戰略伙伴關係。這筆撥款將用於醫療、氣候、經濟和教育等項目。當這種行為被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體稱為「拜登出席東盟峰會,將宣布撥款上億美元擴大合作以對抗中國」時,這種與目標極不相稱的派頭無疑令人驚詫。

必須承認,拜登在這次大會上多少做了些事情,譬如他與東盟領導人一道譴責了緬甸當下的軍政府。拜登在虛擬峰會上對緬甸國內的對峙表示「嚴重關切」,並呼籲緬甸軍方釋放政治犯及「良心犯」云云。但這對於緬甸國內幾十萬人級別的「內戰」終究是於事無補的。

就緬甸當前局面來說,自緬甸流亡政府「民族團結政府」首腦曼温凱丹(Mahn Win Khaing Than)在9月7日呼籲所有名義上受「民族團結政府」節制的「民防軍」等組織向緬甸當局發動「總攻」後。緬甸民間即風傳有20萬大軍參與行動。一個月後,緬軍調集至少6個師、8個旅的兵力對緬甸西北採取圍剿。考慮到自2021年2月以來,美國對於緬甸境內的低烈度內戰一直無心介入並干預,可以想象,拜登對於這場即將在印、緬邊境打響的戰鬥也缺少應對。

說到底,拜登對於東南亞本也興致寡淡,有外交人士指出,相對於2020年,東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美國與該地區的接觸中嚴重缺乏經濟因素。

從2021年2月1日至今,緬甸政變引發的政治衝突仍在繼續,目前已引發緬甸西北邊境數萬人規模的武裝對抗。(路透社)

路透社認為,東盟領導人希望聽到華盛頓計劃如何進一步在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強接觸,以及美國是否計劃向這個受到大流行嚴重打擊的地區提供更多新冠疫苗。然而他們得到的只是拜登當局應允的一筆數額不大的資金,這也意味着自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退出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在內的區域貿易框架之後,拜登當局也沒什麼更多的想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拜登在這次大會上的表態更像是一種欲蓋彌彰的掩飾,當他強調美國最近加強與印度、日本和澳洲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框架下的接觸,以及向澳洲提供核動力潛艇的協議,並不是為了取代東盟在該地區的核心作用時,這種解釋伴隨着美軍核潛艇的部署,並不具備更多說服力。

圖中為澳洲阿德萊德附近奧斯本的澳洲潛艇公司,曾有人認為,美國美向澳洲出售的攻擊型核潛艇大概率也在此建造。但也有觀察家認為,澳方或將直接租借美國潛艇。(Google地圖截圖)

對外界來說,拜登當局對東南亞的關注更像是一種頗具目的性的接觸。拜登就職半年後,他沒有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通話,也沒有內閣官員到訪該地區,美國駐東南亞國家的多個大使職位空缺。拜登政府發布的外交政策演說和文件鮮少提及對東南亞的定位。雖然其此後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皆曾到訪東盟國家,不過東盟對於美國只有工具性質其實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

東南亞國家面對現狀也是相對清醒的,他們大多不願捲入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成為的工具。對東南亞國家而言,在大國間保持微妙平衡的同時並堅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是其長期政策,這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菲律賓、越南等國。而美國的介入,尤其是對「Quad四國機制」的升級,可能危及東盟的主導地位,導致東南亞國家更加陷入選邊站隊的困境。

這種態勢也決定了決定了東南亞不可能進入拜登當局全球戰略的核心位置。事已至此,華盛頓所做的也只剩撥款一億美元,而華盛頓未來的關注中心或許會轉移到可向「印太」尤其是南海投射力量的澳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