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不能話事的「事頭婆」 英女王不可自決的一生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1997年回歸中國前,香港自80年代起每年六月都有兩天特別的假期──英女王壽辰。通常是第二或第三個星期六,及隨後的星期一。當時她是我們的元首,硬幣,郵票,郵筒,街道名稱,醫院,學校和政府建築物,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均有她的影子。理論上,她是殖民地時期廿萬香港公務員的僱主,「事頭婆」成為香港人對Her Majesty既親切又帶有強烈香港味道的獨特稱呼。
剛慶祝過91歲生日,女王陛下繼續天天出席各項活動,發表演說甚至親自駕駛心愛吉普車,沒有半點退位的跡象。作為早已沒有實權的君主,她的影響力仍大得驚人,早已成為英國軟實力重要部分,難以想像一旦失去她的一天,聯合王國將會變成怎麼樣。

英女王:一生受盡尊榮愛戴的同時,英女王亦分秒活在公眾眼前,受大堆繁文縟制約必須規行距步,不能行差踏錯,跟溥儀和父王喬治六世同樣命運不可自決。(路透社)
+23
「我沒有自命灑脫 悲與喜無從識別 得與失重重疊疊 因此傷心亦覺不必」

陳百強的《一生不可自決》,三言兩語交待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無奈的命運。為意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等9個奧斯卡獎項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電視版本在香港播放時配上這首動人的片尾曲,令人更有代入感。

細味歌詞,受盡億萬人擁戴、高高在上的「事頭婆」,何嘗不也是一樣?慈愛父親逝世當天理應回家傷心痛哭,卻因要立即繼位必須站出來堅強示人;親愛妹妹戀上年長16年的離婚漢,礙於政治和宗教壓力使她不能允許兩人婚事;就連4月21日生日,也不能在「正日」公開慶祝,要等到和暖適合舉行盛大閱兵儀式的六月。她的一生受盡尊榮愛戴,同時分秒活在公眾眼前,受大堆繁文縟制約必須規行距步,不能行差踏錯,跟溥儀和父王喬治六世同樣命運不可自決。

英女王:相傳女王幼年牙牙學語嘗試讀出自己名字時,把伊利沙伯(Elizabeth)誤讀成「利利伯」(Lilibet),自此成為她的乳名,並一直為家人沿用至今。(網上圖片)

我叫利利伯

1926年春天,英國王室一名女娃兒出生,父親是英王喬治五世次子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母親為蘇格蘭貴族伊利沙伯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生於英王次子家庭,全名伊利沙伯亞歷山德拉瑪麗(Elizabeth Alexandra Mary)的伊利沙伯公主,出生時即使已是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在王室「先子後女,傳長不傳幼」的規定下,跟她父親阿爾伯特王子一樣,當時沒多少人能預計她最終能成為一國之君。

她沒有父親的嚴重口吃,牙牙學語嘗試讀出自己名字時,卻被指把伊利沙伯(Elizabeth)誤讀成「利利伯」(Lilibet),自此成為她的乳名,並一直為家人沿用至今。

英女王:兄長愛德華八世為娶離婚婦人辛普森「不愛江山愛美人」,阿爾伯特王子無奈繼位,是為喬治六世,10歲的利利伯變身王儲,告別輕鬆快樂的童年,換來各類針對王位繼承人的嚴格培訓。(網上圖片)

改變一生的轉捩點

患有嚴重口吃的阿爾伯特王子,即使活在哥哥陰影之下,沒有繼承王位的包袱下活得相對輕鬆,尤其婚後與妻育有兩名可愛女兒,愛護家庭的他一家四口樂也融融。伊利沙伯乖巧貼心,較她少4歲的瑪嘉烈公主活潑愛玩,他常說:「利利伯是我的驕傲,瑪嘉烈是我的快樂。」

1936年1月喬治五世駕崩,同日長子愛德華繼任為愛德華八世。出乎阿爾伯特一家意料,同年12月新國王竟為娶離婚婦人辛普森「不愛江山愛美人」。阿爾伯特無奈繼位,是為喬治六世,10歲的利利伯變身王儲,告別輕鬆快樂的童年,換來各類針對王位繼承人的嚴格培訓。

英女王:二戰期間,身為王儲的伊利沙伯公主加入女子輔助服務隊(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負責軍車維修和駕駛醫療軍車。(資料圖片)
英女王:1942年16歲生日,伊利沙伯公主被父王喬治六世欽點為與御林軍手榴彈兵團榮譽團長,首次與父並列檢閱軍隊。圖為1947年她參與閱兵慶典時的相片。(皇室Twitter)

一步步登上巔峰

1939年二戰爆發,翌年10月仍只有14歲的利利伯,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節目兒童時段(Children’s Hour)發表首次電台演說,安撫受戰爭影響而被迫跟親人分隔異地的兒童。聲音縱稚氣未除,但語調鎮定和緩,已初露大將之風。

3年後,一滿16歲已走到當時的勞工處登記,渴望找到關於戰爭的後勤部隊工作,為國出力。之後獲派到女子輔助服務隊(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負責軍車維修和駕駛醫療軍車。那年生日,她同時被父王欽點為與御林軍手榴彈兵團榮譽團長,首次與父並列檢閱軍隊。

延伸閱讀:更多精彩人物故事,盡在【ICON】專頁

英女王:只有13歲的伊利沙伯公主對昂藏六呎、金髮藍眼的英俊疏堂表哥菲臘王子一見鍾情,當時已18歲的他對這位仍是小不點的疏堂表妹沒有特殊好感,惟他們自此開始書信來往。(網上圖片)
英女王:菲臘親王放棄希臘及丹麥王子地位,與英女王成婚,並以樞機大臣及侍從等多重身分,與女王共度近七十載歲月。(資料圖片)

金髮藍眼英俊疏堂表哥

回說利利伯13歲那年,她隨父王到訪達茨茅夫海軍學校,一名昂藏六呎金髮藍眼的英俊少年負責照顧她和瑪嘉烈。保姆形容:她移不開雙眼癡癡看着他,利利伯對菲臘親王一見鍾情,當時已18歲的他對這位仍是小不點的疏堂表妹沒有特殊好感,惟他們自此開始書信來往,1年後菲臘到軍隊服役,使她對他更著迷,在她心目中,為國效力的戰爭英雄最帥,自此之後她再沒有看過其他人,女王一名表親憶述。

他們同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菲臘是落難英國的希臘王子,童年生活艱苦。二戰後他回到英國,事隔數年利利伯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二人開始約會,1946年菲臘向她求婚,未經父母同意她已一口答應。

英女王:伊利沙伯公主與菲臘王子同屬維多利亞女王的玄孫,菲臘是落難英國的希臘王子,童年生活艱苦。二戰後他回到英國,事隔數年「利利伯」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二人開始約會,1946年菲臘向她求婚,未經父母同意她已一口答應。(資料圖片)
英女王:二戰期間,英國實行糧食、衣物和日用品配給,衣物配給方面,每人每年獲發一本配給券,按各項衣物服飾的兌換價換取。 1947年伊利沙伯公主與菲臘結婚之時,跟其他新娘子一樣要儲印花換婚紗。圖右為當時的衣物配給印花簿,圖左為兌換衣物的情形。(網上圖片)

配給券兌換的婚紗

那年頭英倫百廢待興,糧食、衣物和日用品均需要配給,例如衣服方面,二戰初期每人每年獲發一本印有66個印花的配給券,可按各項衣物服飾的兌換價換取,大褸要16個,外套13個,褲子8個,鞋子7個,恤衫5個不等。可是隨戰況緊急,各人獲發印花數量逐年減少,至1945年只有24個,令換領難度增加。

1947年利利伯與菲臘結婚之時,跟其他新娘子一樣要儲印花換婚紗,他們簡約低調地圓婚,一年後長子查理斯出生,之後是次女安妮公主。英國衣物服飾配給在1949年5月終結,肉類和其他食物配給更至1954年7月才告終,可見二戰傷害多深。

英女王:6天前,身患肺癌的父王喬治六世親自到機場送別,她高高興興上機;不料回程時已歷失怙之痛,目無表情落機。公主變女王,令她要應付到場迎接她的大堆政客,幸好還有菲臘為她擋着。(網上圖片)
英女王: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1953年正式加冕,,她是英國歷來第六位女王,亦是在位最長的君主。(資料圖片)

27歲的女王

再一次,安穩生活過了不久,遽變無情向她襲來。1952年喬治六世壯年病逝,代父出訪肯雅的利利伯即時繼任,成為英國歷來第六位女王。6天之前,身患肺癌的父王親自到機場送別,她高高興興上機;不料回程時已歷失怙之痛,目無表情落機,還要應付到場迎接她的大堆政客,幸好還有菲臘為她擋着。

殖民地年代,英女王曾兩度訪港,她是首位亦是唯一一位在位期間到香港訪問的英國君主。1975年的4天之旅,她先後到過馬場,街市,大學,公共屋邨,公園等多個地方參觀和探訪,圖為女王到中環嘉咸街街市參觀。(Getty Images)
殖民地年代,英女王曾兩度訪港,她是首位亦是唯一一位在位期間到香港訪問的英國君主。1975年的4天之旅,她先後到過馬場,街市,大學,公共屋邨,公園等多個地方參觀和探訪,圖為女王到當是新落成入伙的何文田愛民邨一住戶家中探訪。(Getty Images)

改革王室 為英聯邦奠基

27歲便出掌大位,好處是年輕精力旺盛沒包袱。曾經一度的日不落帝國,落在她手上時正值全球去殖浪潮而由盛轉衰,她知道必須盡快想出一個方法保持英國在全球勢力,否則很快會淪為一個普通的國家,西班牙就是最佳例子。

她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正值大英帝國全盛時期,1901年維多利亞去世後世界發生巨變,兩次大戰後,印度,加拿大,新西蘭和澳洲以及西非多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曾經統治全球近五分一人口的國家,版圖越縮越細。英聯邦制度並非英女王發明,但她巧妙地借助它將昔日52個前殖民地和友好國家拉攏在一起。

除此之外,她還像父母般勤勞,戰時喬治六世伉儷每天走訪英國各地和前線,為各人打氣或安撫,伊利沙伯二世亦不辭勞苦經常在國內外進行各類訪問活動,連香港這個偏遠的殖民地也來過兩次,而且每次均非常賣力和親民,早在肥彭(前港督彭定康)當街食蛋撻前廿年,女王已在香港街市,學校和公屋留下足跡。

英女王:英聯邦制度並非英女王發明,但她巧妙地借助它將昔日52個前殖民地和友好國家拉攏在一起,只供英聯邦成員國參加的英聯邦運動會是其中一個標誌性項目。2018年英聯邦運動會在澳洲舉行,圖為退役澳洲女車神美雅絲在女王手上接過運動會火炬。(視覺中國)
年邁的英女王仍不辭勞苦經常在國內外進行各類訪問活動,圖為女王到醫院探望早前在曼徹斯特爆炸案中受傷的女孩。(路透社)

化身英國頭號icon

君主立憲制度下,她只是形式上的國家元首,沒有實權,但這點無礙她處處為國著想,做任何事也把國家的利益行先。這也許是出於使命感,也可以是審時度勢後的考量,畢竟若主流民意一旦逆轉,名義上君主隨時可被廢。因此她一直很謹慎,言行舉止總是符合國民期望,致力把王室轉型為福利君主(Welfare Monarchy),與多項慈善事業掛鈎並不停出席各項慈善活動。明明擁有免交稅特權,自1992年起每年自願繳交入息稅和資產增值稅。

長年以來細心經營公眾形象,堵絕一切予人廢除君主制度的藉口。2012年倫敦奧運,她竟願意在開幕式中參與其中,拍攝與飾演占士邦的丹尼爾格力跳降傘到達會場的短片,就算片中危險動作用上替身,她的參與本身已是重大驚喜。去年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訪英,她亦親自出馬招待。她把自己化身為等同英國的標誌,甚至是拉攏人心的終極秘密武器,成為當地軟實力的一部分。

2012年倫敦奧運,英女王竟願意在開幕式中參與其中,拍攝與飾演占士邦的丹尼爾格力跳降傘到達會場的短片,就算片中危險動作用上替身,她的參與本身已是重大驚喜。(影片截圖)

三度遇險 睡房遭闖入夫君不見了?

在位65載,女王任內並非外界看來順遂。1981年也是六月,正值女王壽辰官方慶祝活動的閱兵儀式,一名17歲少年拿着手槍指向女王方向,扣下扳機連開六槍,幸好那只是空槍,過程中馬背上的她不閃不避亦沒有任何驚徨神色,事後還輕撫坐騎加以安慰。

1982年無業漢法根(Michael Fagan)闖入女王睡房,女王嘗試召喚保安人員不果後離開房間,未做成任何傷害。然而事件中菲臘親王完全不見人影,令外界質疑女王婚姻陷入嚴重危機。

2011年英國歷史學家安德魯翻查軍情五處(MI5)檔案,發現愛爾蘭共和軍曾在1981年企圖暗殺女王,炸彈引爆地點與女王身處位置相隔460米,炸藥份量亦不足,未構成傷害才不被注意。

然而對她而言,歷年最大危機應是1997年前媳婦戴安娜身亡那段時期。1980至90年代,一宗又一宗離婚事件令王室聲望處於低潮。戴安娜身故後,爆出這位前王妃遭軍情五處殺害的陰謀論,矛頭直指昔日跟戴安娜婆媳關係不佳的英女王。國民對素有人民王妃稱號的戴妃懷有強烈情感,事件掀起王室存廢的討論,深受壓力的女王打破慣例在戴妃喪禮上開腔讚揚前媳婦,之後逐漸把較為嚴肅的形象慢慢扭轉過來,變身活潑幽默的慈祥長者,成功化解關公危機。

英女王:1982年無業漢闖入女王睡房,事件中菲臘親王完全不見人影,一度令外界質疑女王婚姻陷入嚴重危機。(美聯社)
兩次大戰後,印度,加拿大,新西蘭和澳洲以及西非多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曾經統治全球近五分一人口的國家,版圖越縮越細。圖為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前,工作人員把政府建築物內的英女王畫出拆下。(資料圖片)

見證英國百年盛衰 世界變遷 

在21世紀,王室貴族就如老古董,淪為好看但沒有實際用的擺設,無論女王如何努力相信也難敵時間洪流,尤其她的接班人王儲查理斯的個人魅力遠遠及不上她。正如她的孫兒哈里王子所言,女王地位無可取代:「王室是一股正面的力量,我們希望延續女王過去60年多來開創的良好氣氛,然而我們不會嘗試取代她的位置。」

她未必能夠見證得到王室在未來的轉變,隨英國與歐盟脫歐談判展開,看透世界接近整個世紀變遷的她,有生之年可望再次經歷英國又一次重大變化,並相信會以自己最後一分力量,繼續守護着這個她深愛的國家。

隨英國與歐盟脫歐談判展開,看透世界接近整個世紀變遷的英女王,有生之年可望再次經歷英國又一次重大變化,並相信會以自己最後一分力量,繼續守護着這個她深愛的國家。(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