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暴行背後 劣跡斑斑的非我族類 羅興亞人淪國際人球前因後果

撰文:黎耀康
出版:更新:

緬甸近日對羅興亞難民進一步使出狠招,孟加拉政府消息指,過去3天緬甸有人在邊境一帶埋下大量地雷,而他們並非羅興亞人。孟緬邊境周二(5日)有男童被炸斷腿,懷疑正是誤中地雷。
地雷針對目標,明顯是近日急欲逃離緬甸的羅興亞族難民。看著老弱婦孺攜帶家當千辛萬苦過境,難以想像到底有多大仇恨,緬甸軍政府才會對羅興亞人下此重手,而雙方的仇恨和糾結又應該從何說起?

大批羅興亞人攜帶僅有的個人物品逃離家園,前往鄰國孟加拉。(路透社)

緬甸軍方近日被指大舉鎮壓居於若開邦的羅興亞人(Rohingya),大批居民淪為難民。聯合國官員估計自8月25日開始至今,已有約14.6萬羅興亞人逃到鄰國孟加拉,若由去年10月起計,數字更達23.3萬,逼爆當地難民營。孟加拉其實也不想接收羅興亞難民,表明會盡力阻止羅興亞人湧入。

羅興亞人與緬甸人宗教及風俗有別,緬甸獨立後,部分羅興亞人投身武裝分離活動,使緬甸社會對羅興亞人觀感傾向負面。近年緬甸佛教徒及穆斯林矛盾升級,雙方常因糾紛或謠言大打出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今次事件有可能發展成種族清洗,絕非危言聳聽。羅興亞人不斷逃離緬甸,周邊各國卻未有積極支援,若局勢進一步惡化,情況恐一發不可收拾。

羅興亞人帶著家當逃離緬甸,然而即使抵達孟加拉,也不代表難民可重過新生,甚至可能是另一惡夢的開始。(路透社)

成功逃往孟加拉 ≠ 重過新生 

即使抵達孟加拉,也不代表難民可重過新生。當地人口稠密,貧窮問題嚴重,政府不願為羅興亞人承擔龐大經濟代價,故長期冷待羅興亞難民。

不少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後,未能取得身份證明,也找不到工作,生活困苦。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的政治顧問表明,會盡力阻止羅興亞人入境,對於已抵達孟加拉的難民,則會安排他們遷到孟加拉灣上的荒島,只要島上基本設施建成,便會安排難民遷徙。

羅興亞難民抵達孟加拉後,只能搭起簡單帳篷棲身,欠缺基本設施和食水。(路透社)

陸路走不通,部分難民選擇「投奔怒海」,輾轉前往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這些國家亦不大願意接納羅興亞難民,部分難民船長留海上,更不時有難民船翻沉。本同三(9月6日)一艘難民船在緬甸對開海域沉沒,最少5名兒童葬身大海。

羅興亞難民潮轉趨劇烈,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卻態度冷淡。多國領袖、教宗方濟各、甚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近日均開腔,要求昂山素姬表態。面對國際壓力,昂山素姬至今依然拒絕公開譴責軍方行為,反過來批評有人提供錯誤資訊,讓「恐怖分子」得益。

有羅興亞人打算從水路離開緬甸,前往孟加拉或其他國家,圖為一艘正駛往孟加拉的難民船。(路透社)

羅興亞人是誰?

為何羅興亞人要淪為無主孤魂?羅興亞族群人口約110萬,長居於緬甸若開邦,早年主要由信奉伊斯蘭教的商人組成。英國19世紀佔領緬甸起,安排勞工從印度殖民地到若開邦工作,加上部分孟加拉人趁機移居緬甸,使羅興亞人的背景變得複雜起來。

「孟加拉人」

由於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教,與緬甸普遍信奉佛教有別,加上部分人是在殖民時期由外國移入,緬甸人普遍視羅興亞人為外人,只稱呼他們「孟加拉人」。緬甸1948年獨立後,羅興亞人一度組織武裝分離活動,直至1961年才結束,加劇緬甸人對羅興亞人的不信任。

緬甸軍政府1982年宣佈廢除羅興亞人的公民權,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並沒收其資產。不過羅興亞人武裝活動未有停止,今次緬甸軍方攻擊羅興亞人聚居地區,導火線也是上月25日一批羅興亞武裝分子襲擊警崗,造成12人死亡,引發軍方以執法為名報復。

上月底羅興亞武裝分子襲擊警局後,仰光有佛教徒上街,要求軍方清剿武裝分子。(美聯社)

佛教徒與穆斯林劍拔弩張

部分羅興亞人亦捲入嚴重罪行,例如2012年3名羅興亞人強姦一名佛教徒,引發羅興亞及佛教族群激烈衝突,進一步加劇緬甸人對羅興亞人的負面印象。近年每當雙方出現輕微糾紛,甚至只要有謠言傳出,即可能演變成暴力事件。

2014年6月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突然有傳言,指有穆斯林強姦佛教徒女子,當地隨即出現衝突,造成2死5傷。種種跡象反映緬甸佛教徒及穆斯林之間的關係已極為緊張,其中羅興亞人背負「外人」身份,更難獲當地人認同,一旦擦槍走火,後果將不堪設想。

昂山素姬在國際施壓下,仍然未有公開聲援羅興亞人,很可能出於國內反穆斯林情緒高漲,令她不欲站在民意的對立面。

無疑武裝分子、罪犯與其他平民不可混為一談,少數羅興亞人襲擊軍方或平民,也絕非猛烈攻擊羅興亞人聚居點的理由。然而必須深入了解羅興亞人與緬甸政府的互動史,才能更透徹了解他們淪為難民、呼天不應的來龍去脈。

印尼雅加達今日(9月6日)有數千人在緬甸大使館外示威,聲援羅興亞人,一名少年正高叫口號。(路透社)

印尼聲稱「聖戰聲援」背後

東南亞另一個伊斯蘭國家印尼在今次事件表現積極,印尼總統佐科(Joko Widodo)早前公開呼籲緬方解決人道危機。9月6日下午亦有數千名印尼人響應宗教團體號召,在首都雅加達緬甸大使館外示威,高呼「屠夫緬甸」及「火燒使館」等口號,防暴警察一度出動水炮戒備。印尼有伊斯蘭激進組織聲稱,最少2,000名成員表示願意到緬甸若開邦參戰。

印尼表面聲援同為穆斯林的羅興亞人,實情是否真的如此?

兩年前數以千計羅興亞難民被揭發滯留海上,當時印尼跟馬來西亞、泰國等周邊國家一樣,以欠缺資金為由,拒絕讓難民船登岸。時至今日,馬來西亞等國仍要定期派出船隻,向漂浮海上的難民船派發食物。這反映印尼政府現時的表態並不可靠,若需要付出實質代價收容羅興亞人,印尼的態度便可能有別。

印尼總統佐科早前公開呼籲緬甸政府解決人道危機。(美聯社)

歸根究柢,羅興亞難民對各個鄰國而言,始終屬額外經濟負擔,加上語言及風俗差異,羅興亞人在緬甸又有武裝抗爭的「前科」,難免令人感到憂慮。

如此種種,均使各國一方面同情羅興亞人的境況,另一方面卻不願採取實質行動,接收逃離緬甸的難民。羅興亞族群與緬甸政府的關係一天不改善,種種新仇加上舊恨,將令問題愈來愈難圓滿解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