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不一樣的情書 長距離戀情無疾而终 曾窮得沒錢付郵費寄CV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與夫人米歇爾總是如膠似漆,鶼鰈情深,不過年少輕狂的奧巴馬曾與不少女孩交往過,大學年代的麥克尼爾(Alexandra McNear)便是其中之一。
這位出名「好寫得」的前總統,文筆秀麗的情書自然是他「煞食」的追女仔絕招秘技。到底奧巴馬的情書有多厲害?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收藏並展出9封奧巴馬寫給麥克尼爾的情書,以下為大家逐一開封。

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公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年輕時寄予前女朋友的信件,將在周五展出複製本,這些信函同時亦收入圖書館作館藏。(美聯社)

埃默里大學收錄的9封信件,是奧巴馬在1982年9月至1984年4月期間撰寫,當時他因轉校的關係,與前女友麥克尼爾分隔兩地,唯有靠書信維繫感情,直到1983年9月兩人感情變淡,由情人降格成朋友,之後還斷續通信多7個月才終止。

當時由求學到踏足社會的經歷,讓他感觸良多,還曾經窮得連寄求職信的郵費也付不起。這批信件部分從未曝光,一些則已在著作中披露。

埃默里大學收錄的一系列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情信當中,最早一封撰寫於1982年9月,當時他身處於大學校園咖啡店一邊飲果汁和聽歌劇,一邊揮筆。(VCG)

羡慕友伴 但決意另闖新路

最早一封信件撰寫於1982年9月,奧馬巴當時身處於大學校園一間咖啡店內,一邊飲着V8果汁和聽歌劇,一邊揮筆,字裏行間盡是21歲年輕人的寂寞和孤單,在外在條件不如身邊友伴下,決心踏上一條與別不同的道路。

他在信中提到,一名同學即將結婚,而另一名高中同學則在管理一間超級市場,並且買入電視及新車,並為此羡慕不已,「我必須承認,對於這兩組人都很羡慕。我的美國朋友享受舒適的主流(社會)生活,外國朋友則處於國際商業世界中」。

然而奧巴馬回望自己,「我沒有階級、結構或傳統作支持,在某種意義上,決定我要踏上另一條道路」。

21歲的奧巴馬別過留在加州的女朋友麥克尼爾,從洛杉磯西方學院轉到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不時寄信予女朋友維繫感情。(美聯社)
我相信你知道我想念你,我對你的關心如同空氣般廣闊,我對你的信心如同海洋一樣深,我的愛是濃厚和豐富的。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21歲時在寫給前女友信中一番綿綿情話

綿綿細訴思念之情

看着身邊的朋友生活寫意、事業有成,奧巴馬只感到孤單,「唯一可以緩解我孤獨感覺的方法,就是把一切傳統和階級觀念吸收過來,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而我亦成為它們的一部分。假如將我和它們切割開來,會變得難以接受和站不在住腳。」

在黃色筆記紙末端,他綿綿訴說對女朋友的思念之情,「我相信你知道我想念你,我對你的關心如同空氣般廣闊,我對你的信心如同海洋一樣深,我的愛是濃厚和豐富的」,最後寫上名字「愛你的Barack」作署名。

奧巴馬在1992年在芝加哥票站幫忙。(VCG)

情話不見了 思索「選擇」與權力分佈

然而他的思念之情,很快被更宏大的理念掩蓋。在1982年11月的信件中,奧巴馬在「選擇」中掙扎:對於他是誰和將會變成怎樣,是否真的存在選擇?「我以『選擇』一字,作為把我的過去自我分解一個方便的速記。不只是我的過去,還包括我的祖先、地球和宇宙的過去」。

奧巴馬同時藉性愛、階級和種族,以及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試圖闡述他對權力的看法。他關注西方國家男性征服他人時所擔當的角色,「他們所呈現的意識形態,是由一套很真實的權力架構去支撐。在一個有限時間框架內,這段共生關係說得上是行得通的。」

他認為,重設既定權力分佈的挑戰在於「建立一套能夠團結、融和各種族、以及在個人生活之間縫隙建構出真相」的系統,奧巴馬深知此事並不容易,以生動的比喻形容:「要做到這點,必須出一點汗。好像是打一場緊湊的籃球比賽,或是一場精彩的舞蹈,甚至是做愛。」

「Alex(麥克尼爾小名),我們將會為此詳談,看看我們可以想出一點什麼。」情話不見了,內容盡是對探討個人和社會議題的關注。

收藏信件的埃默里大學Stuart A. Rose手稿、檔案及罕有書籍圖書館總監瑪基(Rosemary Magee)認為,對奧巴馬而言,「寫作是一種自我發現和探究,同時思考未來的方式。」並指出他「不能妥善融入周遭既有分類,成為他關注的所在,試圖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與此同時,「這份與別不同的經歷讓他有一個獨特的空間去把困難克服。」

要做到這點,必須出一點汗。好像是打一場緊湊的籃球比賽,或是一場精彩的舞蹈,甚至是做愛。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1982年在寫給女友信件中,以生動的比喻形容重設既定權力分佈的難度
奧巴馬年幼時,母親改嫁予印尼一名男子,奧巴馬在9歲時與繼父、妹妹和母親合照。(VCG)

重返印尼無感覺 「我無法走進昔日的路」

奧巴馬其後在1983年4月的信件中表示將會到印尼及夏威夷度假,他當時指會在5月底到洛杉磯,屆時可順道與女友共晉晚餐。同年6月他在信中分享到印尼探望母親和妹妹的一趟旅程。兩封信探討的主題變成尋找自我的困惑與種族問題,一樣看不出是情書。

奧巴馬的母親在他4歲時改嫁予印尼男子,他一度跟隨母親搬到印尼居住,至10歲時搬回檀香山與外公外婆居住。重返兒時居住地印尼,奧巴馬沒有熟悉感覺,「我再也說不出流利的語言」,感到與他接觸的人夾雜困惑、尊重和鄙視,「因為我是美國人,我的金錢、我返回美國的機票均壓倒我黑色的膚色」。

印尼對他來說是如此的陌生,「我看到昏暗的舊路,搖搖欲墜的家倒向田野。昔日走過的道路,我卻再也無法走進。」

我看到昏暗的舊路,搖搖欲墜的家倒向田野。昔日走過的道路,我卻再也無法走進。
美國前奧巴馬1983年在信中描述他重返兒時成長舊地印尼的心路歷程
是次展出奧巴馬寫予前女友麥克尼爾的9封書信,與其說是「情書」,不如說成是奧巴馬在成長期間對自我和社會的自我探索更為洽當。(VCG)

由情人變成朋友

時間和距離漸漸把兩人的愛情沖淡,看不到將來,「我經常想起你,即使我對自己的感受覺得困惑」,奧巴馬寫道:「我們永遠渴望着不能擁有的東西。那是束縛着我們,亦是讓我們彼此分隔的原因。」

之後一封在1983年9月的信件,明顯是女友麥克尼爾提出分手後的回信。「我不會天真得相信,浪漫的愛情與日常生活之間有一條清晰的界線存在,不過或許友誼可以。我可以感覺到,由一種關係到另一重關係的進化。」兩人由戀人變回朋友,仍然保持聯絡,繼續通信一段時間。

窮得沒錢寄求職信

當時奧巴馬在紐約找到一份社區幹事的工作,不過工資太低令他捉襟見肘,連郵寄求職信的郵費也付不起:「有一個星期,我付不起郵費寄求職信及寫作樣本;下一個星期,我租借打字機所付的支票被彈回頭。」之後1984年4月,奧巴馬寫出最後一封給麥克尼爾的信,告知對方自己獲Business International聘用。

奧巴馬9封與別不的情書,展現他年輕時以漂亮文字書寫成長期間躁動不安的心思,同時已在思考權力、種族、階級和社會平等這些重大議題。埃默里大學在周五(20日)展出複製本,信函同時收入圖書館作館藏,學生和訪客可以通過預約一睹奧巴馬的情書。

奧巴馬與麥克尼爾的戀情無疾而终,其後他遇上了米歇爾(Michelle Obama),與她在1992年結婚。(VCG)

(NPR/埃默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