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外媒輿論 這是死亡還是新生?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中國兩會期間提出的「港版國安法」,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內地和海外的輿論形成兩極分化,內地普遍認為這是補齊香港國家安全法律漏洞的必要之舉,能夠幫助陷入混亂的香港重獲新生;而在海外,則是以美英兩國為代表的西方輿論的一片批評之聲,認為這是香港自由和自治權的死亡。

這次中國人大審議的「港版安全法」提案草案,將是北京首次直接將國家安全法納入香港《基本法》,不經立法會直接在香港實施。執行機制或要求中國中央政府在港直接設置國安機構。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5月21日表示「美國的應對將非常強烈」。此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22日發表聲明,稱將推遲提交對香港的年度評估報告,強烈敦促北京重新考慮其「災難性的建議」。美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24日表示,美國可能採取制裁措施,包括重新審議甚至撤銷香港在貿易問題上受到的特別待遇。同時,國會兩院的對華強硬議員也表態激烈,並開始草擬制裁法案。

除了美國官方發聲最多之外,英媒有消息稱,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正策劃秘密計劃,允許香港市民「逃往」英國。加拿大、澳洲、英國三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深切關注」。

日前召開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將審議港版國安法作為一項重要議程。(新華社)

香港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最終陷入暴力循環。國際輿論一直對香港社運予以聲援,針對來自示威者的極端暴力事件則是批評和同情並存,而今面對「港版國安法」,各界也發出了一致的批評。

「國家安全」和「自治自由」

西方輿論大抵表示香港的自治和自由已然「死亡」。用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4日的文章標題說,這是北京釘上「香港自由之棺木的最後一枚釘子」(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 for Hong Kong's autonomy)。

「港版安全法」草案所定義的違反國家安全的行為包括: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的活動。這些是絕大多數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不過當下英文主流媒體認為,香港由於其「自治」的地位,若將以上四種行為治罪,將侵害人們所一貫理解中的「一國兩制」。

去年反修例運動的爆發以來,西方輿論對中共及港府討伐聲不斷。相較於法國「黃背心」示威又或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示威,西媒在報導香港示威時會在客觀報道之餘,予以更多的主觀評述。這在此次「港版國安法」事件的報導中也得到體現。美國主流媒體幾乎一致認為,該法案將是「對香港自治權的解體」(Dismantle Hong Kong's Autonomy)、對言論和示威自由的威脅,乃至對香港法治的威脅。

另外,在客觀報道維度,也存在「如何甄選報導對象」的問題。在西方國家,國家安全和社會自由並不對立,各國對國家安全也相當重視。不過遍覽各西媒對「港版國安法」的報導,較少引述持支持立場的看法,其採訪對象對此事多持反對態度。譬如英國前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雖然並不代表任何政府或媒體,但其「中共背叛《中英聯合聲明》」、「港版國安法不符合一國兩制初衷」、「英國必須領導香港抗議國家安全法的道路」等表態則受到廣泛刊載。其餘鼓勵港人用更多示威「揭露中共本質」,將這視為支持民主制度和維護自由世界等看法,也受到較多報道。不過,在北京眼中,這種輿論情況,或許恰恰證明香港的確存在國家安全的漏洞。

中共語言的「密碼」

西媒一向在香港問題上重「兩制」而輕「一國」,把國家安全立法和香港的自治自由對立,也在意料之中。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的主權,以及在《基本法》附件三中作出增減的權力,在多數報道中則被避而不談。和反修例運動期間相似,在諸多批評「港版國安法」的輿論中,西方媒體從北京維度看待該立法,帶有很大的批判性色彩。

比如美媒CNN5月24日刊文,將國安法草案中所列出的非法行為,稱作是「中共用來鎮壓政治異見的暗語」。《紐約時報》5月22日的評論文章則直接挑明中共的「野心」和「不耐煩」,它「不僅想控制香港,而且想重塑香港人的思想與靈魂」。

中國政府和中共仍未能擺脫其在西方媒體眼中強權嚴酷的色彩,因此,關乎中國立法草案、官員表態、政策解釋,西方媒體在報導時,也多以「密碼」、「野心」等主觀措辭予以描述。國家安全法將在香港如何實施還未有細節,西方輿論而今做出「鎮壓異見」的推定,既是因為內地機構「跨境執法」等越界往例,也是源於中西既有的意識形態差異。

特朗普雖然稱美國將強烈回應香港的國家安全立法,但是他在表態當時並不清楚法案的具體內容。圖為5月25日特朗普參加美國陣亡戰士紀念日的活動。(AP)

於是,西方媒體幾乎沒有關注草案本身的內容、目的以及中國兩會對此的釋疑,更多地轉述持類似觀點的受訪者意見,對中國官方及內地媒體的立場着墨較少,對於該法案在香港動蕩時局中將起到的作用持悲觀態度。

制裁措施受熱議

「港版國安法」再度引發美國對中國制裁的討論,且因特朗普隨口一句「或將強烈回應」而更加發酵,然而特朗普發出這個警告前,剛剛表示並不確定該法案是什麼問題。這並不影響美國的主流媒體開始討論特朗普採取措施的可能,彭定康甚至呼籲G7國家必須共同反抗北京,支持香港的「自由」。

《華爾街日報》5月21日的社論稱,美國「必須讓北京官員知道要為此付出嚴重代價」,5月22日在評論中雖然承認美國政府的兩難,仍稱美國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新限制可以是「立即的選擇」。CNN5月24日則稱特朗普的團隊應該「加班加點」,努力說服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全球合作夥伴,列出中國破壞香港自治的代價。報道還稱「現在沒有好的選擇。但是,如果不採取果斷行動,香港人民將世世代代受苦。」日本經濟新聞網25日也稱,在港企業將拒絕北京的控制,而美國可以收回香港的貿易特權。

正如一些美國輿論分析指出的那樣,特朗普正值大選關頭,為展示強硬政策不排除在「港版國安法」正式立法後採取措施。但是,疫情當下,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危機,無論是美國取消對香港的貿易待遇、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還是採取其他的制裁措施,對香港和美國造成的傷害,都遠遠超過中國內地。另外,當下中央審議的國安法案內容大多參考各西方國家現行國安法例,尤其是參考美國相關法例。這也令美國缺乏發起制裁的正當立場。

至於「聯合G7國家」對抗中國,則更不現實,或許是出於對北京的謹慎態度,或許是因為各國自己本身亦有類似乃至更為嚴格的國家安全法例,或者也是因為「港版國安法」尚在審議階段,以至於除了美國以外,目前各國政府的相關表態基本僅停留在「譴責」或「關注」的維度,並沒有討論實質措施。

從美英官方表態來看,「港版國安法」正式出台和實施之前,制裁措施大概率是口頭的威懾。即便如此,考慮到特朗普政府隨性的決策風格和中美愈發緊張的競爭背景,亦不能排除白宮及國會將以「港版國安法」為借口,以香港為着力點,針對中國發難,且令香港最先承受代價。正如美國的中國及東亞法律專家柯傑榮(Jerome Cohen)5月23日刊文所言,「希望(制裁)的行動方式,僅針對那對香港日益獨裁的政權,而不要懲罰已經長期受苦受難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