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病逝】BBC:「民主先生」因「兩國論」致兩岸關係跌谷底

撰文:屈彥辰
出版:更新:

英國媒體BBC在李登輝7月30日晚間7時24分逝世後,隨即發表報道。報道指出,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曾因執政後期提出「兩國論」,致兩岸關係跌入谷底。

報道表示,李登輝曾是台灣最有權勢的政治人物。1988年,李登輝接替離世的蔣經國就任總統,直到2000年到期離任。在位十多年間,李推動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下令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修改中華民國憲法,以推動民主改革,就台灣前途以及民主化路線與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接觸,並於1996年拿下台灣首次民主選舉的勝利,當選首任民主直選總統,到達權力頂峰。在李執政下,2000年台灣完成首次政權政黨輪替,直至李登輝離開總統府後,仍深深影響台灣政治。

報道指出,在李登輝的執政下,其帶領的國民黨與反對黨民進黨時而鬥爭時而合作,開啟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包含修改憲法以及廢除國民大會,國際上評論李登輝,稱在其治理下台灣完成政治民主化,過程中沒有引發流血內戰或軍事政變,在當代歷史中少見,被外媒稱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報道稱,李登輝從政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為了處理國民黨內複雜的權力派系,以及黨內政敵對他的挑戰,他在黨內開啟了多年的權力鬥爭,向世人展現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雖然屢戰屢勝,也有人批評李登輝在掌握權力期間,與台灣財團勢力以及地方派系接觸過於密切,而李的能耐與謀略讓他只花了2年就完成國會改選、總統直選等改革大事。

報載,李登輝1994年在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大獲全勝後,接受日本記者司馬遼太郎專訪時,李提及「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做些什麼,可謂『台灣人的悲哀』」,掀起風波。有評論認為,李登輝的「台灣人的悲哀」論正式表達台灣人獨立於中國的主權意識,同時也有外省族群(主要指跟隨國民黨來到台灣的軍人和其家眷)認為「台灣人的悲哀」史觀,排斥外省人遷移台灣的艱辛過程,美化了日本殖民歷史。1995年李登輝並在母校康奈爾大學發表「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重要講話,外界分析認為該言論為李登輝此次訪美在政治上開啟了台灣主權獨立之宣示,故有了發生於1995年7月的台海危機,美國指派兩艘航空母艦通過台海才讓局勢穩定下來。

報道接着表示,李登輝的總統任期接近尾聲時,其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無預警拋出「兩國論」,表示台灣和中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掀起兩岸政治風暴。據李事後向美方表示,當年提出「兩國論」是因為根據情報判斷,時任中國領導江澤民試圖「單方面」向國際宣布,兩岸政治和談即將開啟,因此他必須率先向國際宣吿台灣主權獨立立場,但「兩國論」也因此激怒大陸,遂以李登輝正式宣布以「兩國論」走向台灣獨立為由,停止許多兩岸政治交流。而現任總統蔡英文正是當年的「兩國論」起草人之一。

蔡英文2019年探視李登輝與夫人曾文惠,並向他們拜年。(資料圖片)

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李登輝提拔的連戰敗選,國民黨成為在野黨,台灣實現了首次「政黨輪替」。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並於2001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與國民黨正式分道揚鑣。離任後,李登輝認為台灣民主化已經奠基,不必追求獨立,因為台灣事實上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家正常化」才是重點目標。

報道總結,近幾年台灣政壇新秀,台北市長柯文哲、時代力量等都對李登輝路線尊崇,蔡英文與李登輝關係最為緊密。有人認為,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開始以「台灣(中華民國)」描繪台灣地位,是繼承李登輝當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張;至於歷史對李的評價,李曾對BBC中文表示:「他只是希望,大家會說,在李登輝執政時,大家的生活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