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與中國千人計劃 多名日本學者遭罵「間諜」和「賣國奴」

撰文:蘇米
出版:更新:

日媒報道指,曾參與中國政府海外人才支援項目「千人計劃」的日本研究人員遭到網絡輿論謾罵為「間諜」和「賣國奴」。研究人員對此表示十分困惑,強調「不基於事實的討論將阻礙日本科學技術的發展」。

2018年9月13日,中日青年科技人員交流計劃第二批日本訪華團成員及中日雙方官員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合影。(新華社)

據共同社10月20日報道,在中國沿海地區某大學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一名日本男子據報在網上被批評參與中國武器研究、被日本網友當作間諜。他表示「遭到無端指責,精神上很痛苦」。

另一名在北京某大學從事研究的日本學者稱自己「甚至被日本的親屬當成『賣國賊』」。兩人均否定為中國軍事研究提供合作,強調「研究成果全部寫進論文並公開」,並指出「在保密性很高的軍事研究方面,僱用外國人對中國政府而言並無好處」。兩人強調「網上沒有明確根據的討論對誰都沒有好處,只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

據分析,日本自民黨税制調查會長甘利明在博客發文稱,日本一個學術會議為中國的千人計劃提供合作,其研究成果有可能被中國用於軍事方面,這使相關日本學者遭謾罵。

共同社評論說,隨着日本削減研究預算,大學等就業崗位減少,很多學者前往海外。擔憂日本理科研究生減少的聲音也十分強烈,普遍認為「日本的基礎研究處於危機狀況」。

前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主任利伯(Charles M. Lieber)於2020年7月28日被控未有申報他從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獲得的收入。圖為2020年1月30日,利伯離開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Reuters)

今年4月份,中國實施已久的千人計劃突然消失,引起人們的注意。這項名為千人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曾由中共組織部等機構設立於2008年,計劃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在海外學習工作的高層次人才。

曾有中國學者透露,「千人計劃」一詞確實較為敏感,為了保護華人科學家,在一些場合的用詞曾使用「國家特聘專家」,但截至目前,均已消失。

2019年,美國能源部禁止本部人員參與幾個國家的人才招聘計劃,其中包括中國。幾個月後,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宣布,中國的招聘計劃對美國利益構成了威脅。最近兩年,曾有多位被指參與「千人計劃」的華裔科學家在美國被捕。

中國方面則堅持認為,「千人計劃」處於正常的人員交流與國際合作範疇之內。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第一,中國的科技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搶,是中國人民憑藉智慧和汗水拼搏奮鬥出來的。第二,中美加強科技交流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有利於推動科技進步,造福全人類。」

多維新聞曾評論指,「千人計劃」並無太多可供指摘之處,吸引優秀人才為己所用在國際層面是一種常見的國家政策。中國的「千人計劃」展現了一種開放式發展的姿態。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移民國家,之所以成為現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他國家優秀人才的湧入和貢獻。

只是隨着中美兩國關係趨於緊張,戰略博弈加劇,特別是美國「保守主義」抬頭,對中國的疑心和警惕明顯增強,使得本來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動的人才和知識也在面臨越來越多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