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推產業扶持政策被指「複製」中國 印媒:會招致制裁

撰文:李亭
出版:更新:

中印邊境對峙持續,印度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推出的產業扶持政策被當地媒體認為是「複製」中國,但印媒勸誡:簡單複製中國,印度很難成功。

11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在演講中不點名批評中國,他抨擊「擴張主義」勢力展現出一種「屬於18世紀的扭曲心態」。(Reuters)

莫迪政府近期宣布了一項產業扶持措施,被印媒認為是在「複製」中國的產業政策。《印度時報》11月15日文章《印度不是中國,複製其產業、貿易政策會招致制裁 》分析認為,「國家對特定行業的支持,使其成為國家龍頭企業。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因為印度不是中國。」

文章指出,莫迪政府強調「自力更生」,意在將印度打造成為全球出口中心,這可能會招致對印度出口的制裁,就像中國所遭遇的那樣。

此外,莫迪政府尋求創建吸引大型跨國公司產業的做法,雖與中國類似但卻不具有競爭力,並且有補貼高成本產業的風險。

文章認為,中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土地徵用既便宜又快速,而這在印度耗時且昂貴。印度的電力成本屬於世界上最高之一,中國的電力則最便宜。中國的基礎設施和運輸成本極具競爭力,印度的競爭力低得可憐。中國有勞動力的靈活性,印度沒有。

據悉,中國的企業扶持政策以及外資引進政策已實施多年,歷屆中國國家領導人都將其作為重要的經濟調控政策。而「自力更生」是毛澤東統治中國時使用率極高的表述,全句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多次重提「自力更生」,並多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用以鼓勵中國企業。在當前中國技術研發、產業創新領域薄弱,同時屢受西方科技制裁的局面下,習近平所強調的「自主創新的自力更生」被看作是中國尋求突破困境的措施。

對於莫迪政府的仿製政策,印媒指出,複製中國的政策並不僅僅意味着產業政策和補貼,它還意味着在其他政治敏感領域推動大規模改革,這在印度這樣的國家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