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棲息地食物供給不足出走? 雲南景洪建千畝亞洲象專屬「飯堂」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今年8月8日,經歷長達17個月北上「旅行」的十四隻雲南亞洲象,平安渡過元江返回棲息地。在逾一年的時間內,象群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大眾的視線。
為更好地解決亞洲象覓食問題,近日,雲南景洪市組織相關專家,對總面積約1000畝的亞洲象食物源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初驗,亞洲象的專屬「飯堂」即將「營業」。

+1

據了解,亞洲象是亞洲最大的陸生野生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亦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瀕危物種。在中國,亞洲象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與緬甸、老撾相鄰的邊境地區。因此,亞洲象還被認為是雲南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物種。

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景洪市內的亞洲象種群數量已經由上世紀末的80多隻,增長至185隻左右,在景洪市的分布及活動範圍達3500平方公里。

景洪市管護局副局長查偉介紹指,大象是一種智商非常高的動物,當棲息地中的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達到一定的密度時,象群便會出現進化擴散行為。這不僅可以避免和其他親緣成員發生繁殖,還說明了保護區中的食物已經不足以供給所有亞洲象,「今年年初大象出走,其實跟大象種群數量的增加也有一定的關係。」

+1

為了豐富亞洲象的食物源、為其提供更多食物,景洪市於2020年12月啟動建設總面積1000畝的亞洲象食物源基地,並於今年5月完工。查偉表示,項目主要是在景洪市大渡崗鄉、景訥鄉、勐旺鄉三個鄉鎮轄區,總投資100萬元人民幣,種植了粽葉蘆340畝7.3萬蓯、芭蕉330畝3.8萬株等,「項目建成後,通過對食物源基地內食物的取食,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亞洲象進村覓食的行為及對周邊群眾農作物造成的破壞。」

據了解,成年亞洲象每日需進食200公斤左右食物,但由於城市建設等多重因素,亞洲象保護區內的棲息地內難以滿足牠們的進食需求,迫使牠們向外擴散,進入到人類墾殖的經濟林地、農田地,甚至是村莊和農舍覓食和活動。查偉說,由於區人口增加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人象活動重疊區明顯增加,人象沖突已不可避免。因此,建設亞洲象食物源基地,還可更好吸引野生亞洲象在食物源補給區基地內活動,緩解因亞洲象外出而引起的人象沖突。

查偉表示,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內的粽葉蘆、芭蕉等象喜食植物成活率達96%。此外,基地附近還建設投放了2噸食鹽,以滿足區域內亞洲象對礦物質的需求。「只要森林能夠提供給亞洲象足夠的食物和棲息地,亞洲象就會返回森林,擁有天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