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與民主沒有等號 奧巴馬重建民主黨的道路正確嗎?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民主黨去年經歷大重挫後,終於要正視自身的問題,開始重建。從權力頂峰退下來的奧巴馬,一般被認為會是民主黨,在未來數年重建的主力人物。據不同報道指,他已着手籌備退位後在政壇的工作,目標是培養美國新一代的政治領袖。
但奧巴馬打算培養出來的領袖,目的是要鼓勵更多人為自己發聲,參與選舉。但在今次大選看來,更需要反省的不是領袖培養的過程,亦不是改變選舉制度的方法,而是應反省選舉政治本身與民主的關係。

民主不是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投票之於民主亦是同一道理。(Getty Images)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阿齊默魯(Daron Acemoglu)曾警告,美國民主制度根基敗壞,損害並非能夠簡單修補,美國民主正步向衰亡。但在幾年前,國際性學術組織World Values Survey所做的調查卻發現,有92%受訪相信民主是管治國家的好方法,但同時,研究亦發現民眾對政府及政黨的信任跌至新低,反映人民有「喜歡民主,但不滿現實」的現象。

比利時學者雷布魯克(David van Reybrouck)就在去年7月出版的書籍《Against Elections: The Case of Democracy》提到上述調查,他斷言選舉制度已跟不上社會變化,令西方各民主國家的政局不穩,他所用的例子包括英國脫歐、西班牙有長達一年多未能籌組新政府等。

投票不應是民主社會中民眾參與政治的唯一途徑。(Getty Images)

「選舉原教旨主義」導致亂象頻生

雷布魯克認為,選舉已由一種作出集體決定的方法,變成一種政治遊戲,而輕易將民主與選舉劃上等號,亦是這位比利時學者質疑的事。

雷布魯克重塑了選舉出現的歷史脈絡,指在法國大革命或美國立國之時,亦是先賢決定選舉用來量化民意的工具的年代,但當時政黨、普選、商業媒體和互聯網等,現在會大大影響我們投票意向的事物還未出現。

但現今各種媒體,已成了凝聚共識最重要的工具,改變了政治的運作方法。政黨從上世紀80至90年代開始,已不再重視自己作為權力與民眾之間的橋樑的角色。他們現在只將精力集中在國家機器當中,並將接觸民眾、和組織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的工作放在一旁,最終令選民變成消費者,將自己的政治主張或感覺簡化為一張選票。

這種將民主與選舉劃上等號,對選舉能帶來民主有着堅定不疑的信念的人,雷布魯克稱之為「選舉原教旨主義者」(Electrol Fundamentalist),這亦是西方患上選舉疲勞症的主因,而「癥狀」則有判定一個國家是否有民主時,「患者」會看看當地有沒有舉行選舉,是否用西式的選舉方式解決問題等等。然而民主只有200多年的歷史,有關選舉的憲法多年未經修改,並未能跟上時代變化。

奧巴馬退位後將會投身培訓新一代政治領袖。(路透社)

奧巴馬只在解決民主黨的問題

西方用選舉來定義民主的方式顯然出現問題,但現時美國的選舉制度都有利民主共和兩黨運作,全無改革政治制度的動機。

奧巴馬作為民主黨人亦一樣,他退位後所作的改變都不會影響到選舉制度,只是打算影響民眾參與政治的風氣。據Politico的報道指,奧巴馬多位前助手正重啟多年前的選舉機器「Organising for Action」,並將它改造為一個多功能的政治機器,未來工作包括:訓練新一代社運領袖、招攬參選人、為奧巴馬認可的參選人助選及籌款等,目的是要培育及為新一代政治領袖充權。

這個目標其實與民主黨現時面對的問題吻合,因為民主黨正面對知名政治短缺及老化的問題。從今次大選可看到,希拉里已69歲,她的初選挑戰者桑德斯(Bernie Sanders)已是75歲,而拜登(Joe Biden)及沃倫(Elizabeth Warren)兩位在選前盛傳有可能挑戰希拉利的,也分別年屆73及67歲。

沃倫作為民主黨內較年輕的全國性領袖,她亦已年屆67歲。(Getty Images)

在67歲的沃倫之後,民主黨就再沒有全國知名的政治領袖,也是去年大選沒有人能挑戰希拉里的原因之一。智庫Third Way的主席巴納特(Matt Bennett)就指「我們不知道誰會成長為領袖,參議院少數派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或會成為眾議院的領袖,但從全國層面來看,新領袖仍需一段時間誕生」。因此奧巴馬所提倡的,其實正好解決民主黨面對的領袖斷層問題,仍是在美國整套選舉遊戲內作調整,而非真正解決選舉政治在現代出現的毛病。

世界各地改革民主的方式

雷布魯克認為民主要適應,變得越來越快速及分散的資訊流通方式,各國政府不應讓民眾的聲音只用投票方式展現。他列舉了全球各地正在進行的民主實驗,並指愛爾蘭是其中一個在此方面最具創意的國家。在2012年,一個以修訂憲法的會議就包括了33名民選國會議員,及66名抽籤出來的平民,每個月開一次會,而結果並不會直接變成新憲內容,還需經過國會審核。

透過這種方式,得到專家解釋協助的民眾就可親身與國會議員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令法例更加貼近民眾實際需要,同時亦能令人民的參與度提高。雷布魯克指,民主的成功與否,絕不是在於政府是否經選舉選出,而是在於讓各種聲音在體制內反映的能力。一個由專業政治人物組成的團隊來管治國家機器,當然會比由抽籤組成的團隊為佳,但當這群專業人士不知道民間所思所想時,他們亦會變得無用,無法確保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