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面膜也有風險!隨時皮膚敏感 美國皮膚專家:成分需配對膚質

撰文:謝穎紅
出版:更新:

近年坊間掀起一股DIY自製面膜風潮,一來可以節省金錢,二來知道原材料的來源,100%的新鮮天然成分令人用得安心又放心。不過在這股熱潮背後,這方法未必適合每個人。美國皮膚科醫生Francesca Fusco對DIY面膜抱有不同看法和建議,看看這這位專家意見能否改變你對它們的看法!

大部分的DIY面膜造法都沒有經過任何安全測試,用者要上自行承擔風險。(fresh Instagram)

一般而言,DIY面膜的造法都很容易,而且材料便宜,功效甚至能跟傳統護膚品媲美,受不少愛美人士歡迎。製作方法相當彈性,不用跟著食譜「照版煮碗」,可以根據皮膚需要混合和配搭材料。當然一些需要高科技護膚成分才能做到的功效,如提升輪廓或許較難做到,但若想得到緊緻毛孔﹑透亮膚色和光滑皮膚,只要勤於保養,全都能透過DIY面膜唾手可得。

DIY自製面膜看似完美,但其實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缺點。Francesca表示最大的隱憂就是大部分的DIY面膜造法都沒有經過任何安全測試,用者要自行承擔風險。雖然如此,只要多加注意食材,就能避免損害皮膚的機會。她說曾有一個患者取用了薑做面膜,結果皮膚被染成黃色;另有一位患者因加入醋到配方中,當中的酸性成分導致皮膚過敏。如果你的皮膚在敷面膜時感到不舒服,應立即用水沖洗,並使用有舒緩功效的成分,如蘆薈或椰子油,以盡量減少任何紅腫或刺激。

中性類型皮膚使用奶製品成分,如酸奶。(資料圖片)
自製面膜前,應先根據你的皮膚類型選擇相關面膜製造方法。(fresh instagram)

在自製面膜前,應先根據你的皮膚類型選擇相關面膜製造方法,之後就視乎你想要治療什麼,再選食材成分。中性類型皮膚使用奶製品成分較為適合,如酸奶,牛奶,酸奶油或蛋清。乾性皮膚較適合使用油分成分,如椰子,鱷梨和橄欖油;而油性皮膚應嘗試檸檬汁,蘋果酒等食材成分。若你已選取了基本組合,你可以任意添加在你的廚房裡的以下任何成分,以達致更好的效果。Francesca建議可加入可可粉或咖啡渣去除皮膚角質層;栗米澱粉可收細粗大的毛孔;紅糖或燕麥片能起磨砂之效,含有維他命C的食物,如葡萄柚和檸檬,都能提升膚色。看到這兒,是不是已經蠢蠢欲動準備今晚自己DIY?

 

資料來源:all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