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失衡 女生24歲求愛形勢逆轉 姊弟戀增成功機率

撰文:黎頌詩
出版:更新:

近日,政府統計處公佈了2016年中的人口普查結果,「男少女多情況加劇」又成了輿論的一個焦點。結果顯示,去年每千名女性有925名男性。不過,再細看年齡組男的區分,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關數據顯示,3個包含適婚年齡人口的組別,發現15-24歲的組別男性人數比女性多出七千多,是男多女少的格局,但24-34的組別出現大逆轉,女多男少的情況大幅加劇,女人比男人多出166000人,而35-44歲組別更加是重災區,女多於男215900人。即使將整體35萬外籍家庭傭工數字都在算在這兩組別中撇除,亦不足以抵銷24到44這年齡層的女性,大幅多於男性的事實。明顯地,年過24才開始求偶的話,競爭已轉趨激烈,而且單從數字推斷,在同年齡層當中找伴侶更是越大越困難。

姊弟戀像要成為一種時尚,近年香港最深入民心的姊弟戀形象要算這一對。(《志明與春嬌 》劇照)

希望找到另一半的女性,看來要將眼光放遠大點。事實上,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越來越多多本地女性北望神州,嫁給內地男(每3對中港婚姻,就有1對的新娘為港女)。若堅持以港男為目標的女性,則「姊弟戀」肯定是提升求愛成功率的大出路。尤其已介熟女之年的,更要放開懷抱,把目光擴展至男女失衡情況未至太嚴重的年齡層,擴大擇偶範圍。

雖然傳統上,大部分人認同男大於女的配搭,但明顯「姊弟戀」早已成為潮流,不僅是兩岸三地,甚至在日韓,都是戀愛關係的熱門話題。亦曾有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男性指,選擇對象時不介意對方比自己年長或不會以年齡為考慮準則。不過換個角度看,女人選個比自己年輕一截的男人作伴,倒也很有壓力。除了有可能出現的經濟條件上的差異,「會不會被他當成阿媽般依賴?」也是不少女人的大顧慮。

近年「姊弟戀」的戲碼紅遍東西方,大量電影及電視劇都以此為題材。圖為2013年熱播韓劇《聽見你的聲音》中李寶英與李鍾碩的姊弟戀。(《聽見你的聲音》劇照)

有戀愛專家指,「姊弟戀」要成功(保持健康的戀愛關係),女人的態度也相當重要,首先是別以年齡去標籤自己。為什麼年輕的男性會選擇你?因為喜歡的是你。所以那些叫人刻意扮年輕,所謂降低視覺年齡等貼士都是把女人引導往錯誤方向--年紀大就是失敗。樂意接受姊弟戀,卻不想交上那些老想停留在「哺乳期」的嫩男?專家給你幾個貼士:

不用年齡為自己定位
女人未到30就好像要迫著把自己歸類成「中女」,「我年紀不小啦」「年紀大不行啦」等等的說話老掛在口邊,又或者反過來,經常以「早前人家把我當成學生」「你覺得我像幾歲」等等為話題。無論是認老還是扮細,都別再繼續,那只會讓年齡成為你身上的焦點。

別刻意和更年輕的女生比較
「我不能輸給後生女」這種想法要不得,因為本身已是自覺「老了」的表現,越年長,越要更「自在」,坦然地去欣賞比自己年輕的人,也更易吸引「弟弟」的目光。

別把較自己年輕的男人當孩子
有些男人會認為「找個年長的女友會更懂照顧人」,要陷入「姊弟戀」的你倒要問問自己,是否一心為了擔當「大姐姐」甚至「阿媽」的角色。提醒自己,在一段關係中,你是「女人」而不是「比他大的女人」。

別擺長輩架勢
年紀越長自然閱歷越多,也許你真的見多識廣,但別老以長輩的姿態去談論甚至批評身邊的人和事。太強調自己的價值觀而否定其他,是種「老態」。成熟女人的優點可能有它的魅力,但切忌用口去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