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擴大A股比重3倍 內地股市國際化提速 香港定位何去何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過長達4年的「闖關」,內地A股去年6月正式「入摩」,今日(1日)MSCI宣布「加碼」,將A股的納入因子由現時的5%,分階段提升至20%,日後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比重將增至3.3%,內地股市的國際化進程繼續提速。
本港素來以內地的「超級聯繫人」自居,並透過「互聯互通」機制將海外資金與內地市場對接。但隨着A股加快對外開放,本港在把握內地「改革紅利」的同時,亦應未雨綢繆,積極強化自身定位,

指數編制公司MSCI明晟今早宣布,將會分階段將A股的納入權重由現時的5%增加至20%,其中5月起,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將增至10%,並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中國創業板大盤A股,8月則會增加至15%;明年11月則會進一步提升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的權重納入MSCI 指數,較原定計劃的2020年5月提前不少。

料吸引800億美元湧入

在一系列變動生效後,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有253隻大盤A股及168隻中盤A股,佔指數權重將由現時約0.71%大增至3.3%。此前MSCI亞太研究部主管謝征儐預料,此舉將吸引逾800億美元(約5,350億元人民幣)資金流入A股。

有分析指,MSCI提升A股權重至20%後,將帶動逾800億美元流入中國股市。(視覺中國)

繼MSCI於新興市場指數去年6月納入A股,富時羅素及標普道瓊斯亦跟隨納入,內地股市邁向全面國際化,顯然只屬時間問題。根據滙豐數據,現時外資已是A股的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截至去年9月底佔公眾持股量6.8%,估計日後亦會不斷上升,有利推動A股擺脫其「散戶大賭場」的標籤,晉身更成熟及開放的資本市場。

互聯互通絕非本港獨市

近年中港資本市場加快推動「互聯互通」,「滬深港通」成為外資買賣A股的主要渠道,A股國際化固然能為本港帶來龐大商機。然而「滬深港通」並非獨市生意,連接上海及倫敦股市「滬倫通」有傳即將開通,或會為本港帶來更大競爭。

此外,中證監上月底公布,擬於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合二為一,並擴大投資範圍,亦反映內地當局有意在「互聯互通」以外,向國際投資者擴大開放市場。香港必須針對A股於國際化進程中的不足之處,增強「互聯互通」的配套,才能留得住投資者的心,當中包括為境外投資者提供A股的風險管理工具。

隨着「滬倫通」通車在即,本港的「互聯互通」或不再是一場獨市生意。(資料圖片)

完善配套強化港競爭力

MSCI亞太研究部主管謝征儐接受訪問時就指,若要繼續提升A股於MSCI指數中的佔比,首要關鍵問題正是中國境內衍生工具仍然不足,不利外資運用股指期貨等工具控制風險。港交所周四(28日)公布的3年戰略計劃中,正正將推出A股期貨產品定為主要目標之一。在A股加快國際化的背景下,港府及港交所均應積極推動完善「互聯互通」配套,以助本港「搶食頭啖湯」,鞏固原有優勢。

除此以外,由於A股全盤開放誠屬大勢所趨,香港於資本市場上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終有一天會淡化。不論是政府抑或港交所,均應未雨綢繆為本港金融市場的長遠定位作好準備,一方面加強吸納更多外國企上市,並透過產業政策吸引外國金融機構來港落戶,擴大本港資本市場與海外資金的接觸面,強化本港股市面向國際的獨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