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股】內地科創板出爐在即 港須增競爭力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內地科創板細則近日出爐,為迎接新經濟股打開了方便之門。科創板由徵求意見到發布正式規則,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十分罕見。科創板「來勢洶洶」,有人擔心會對香港構成競爭,例如新經濟股未必把香港作為上市首選地。但與其坐在一邊抱怨,倒不如在原有更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金融實力,吸引新經濟企業選擇香港市場。始終,有競爭才是常態。

中國證監會上月下旬為設立科創板進行的公開諮詢完結後,本月初便火速公布創科板的細則。科創板定位針對科創企業,允許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上市門檻市值最低為10億元(人民幣,下同),紅籌企業可透過發行中國預託憑證(CDR)方式在科創板掛牌,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也可以通過試點方式掛牌。

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上周四(3月7日)出席兩會時表示,已完成科創板註冊制前一階段的任務,總體指導思想是在保證質素的情況下,以最快速度推動落地。外界料最快月內便會有首批申請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下半年有望正式上市。

科創板改革將鼓勵中國科網企業回流A股市場。(路透社)

與港改革相似 有競爭是常態

不少人疑惑新的科創板跟內地A股市場十年前推出的創業板有什麼不同。2009年深交所設立創業板時,雖同樣希望為處於初創期、規模小、但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機會,卻限制了上市條件,要求企業有足夠盈利方可上市,令到內地股市錯過了不少高速增長的科網巨企,例如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和另一批近年冒起的新經濟企業,例如美團、京東等。

這次科創板沒有盈利上的規定,且允許同股不同權和擁有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的公司上市,以服務高增長或高科技的新經濟股,令他們在資本市場可取得足夠支持。這種做法有望吸引正在海 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回流內地股市,令A股市場有更多優質股份,成交更活躍。

細閱內地科創板的定位,不難發現這跟港交所去年進行的上市改革目標大同小異,同是希望吸引新經濟股上市,刪去對盈利的要求,容許同股不同權結構,故香港有論者希望中央出手干預,減少內地股市對香港造成的競爭。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科創板改革是好事,港交所樂見其成。(資料圖片)

對於害怕內地股市改革對香港帶來競爭的人,有兩個關鍵訊息要認清。首先,正如中證監前主席肖鋼所言,科創板和試點註冊制是內地股市的重大舉措,是資本市場重大的改革。方星海也稱,科創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將促進國家高科技企業成長,並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既然科創板的設立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大政策,又怎會單單因為擔心對香港構成競爭而叫停?

另外,正如去年5月出任港交所主席的史美倫會見傳媒時所言,內地股市的改革無疑會令港交所在爭取新經濟股上市方面多了一個競爭對手,但哪個地方的市場最受新經濟企業歡迎,是由企業管理層自行決定,香港可以做的只是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不是寄望其他市場停下腳步、停止發展。她又表示,一向相信只有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下,中港市場才能就各自的定位和分工達成共識,不可能只有香港得益,按過往中港合作的成功經驗,雙方均作出了不少貢獻。

香港金融市場需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路透社)

港金融業側重「中國因素」

不少香港人或會被政府或商界經常掛在口邊、誇耀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說辭所影響,誤以為香港金融的優勢仍然穩如泰山。但事實上,相較倫敦、紐約、新加坡、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業能夠發展得有聲有色,主要原因是「中國因素」,有內地資金和內地企業支撐,香港金融業才顯得「生氣勃勃」。

有「中國優勢」本是好事,但香港過於依賴內地,沒有積極開拓國際業務、增強國際競爭力,令香港金融「國際化」的發展未如理想。而當中國近年因國內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需要,嚴控走資等,便為香港帶來不少衝擊。

對香港來說,要提升金融競爭力的工作只會多,不會少,而且不只限於港交所,例如證監會便快將發表有關收緊券商保證金(俗稱孖展)借貸的指引的諮詢總結,該諮詢建議了七招收緊券商的孖展借貸,希望控制相關風險,維持金融系統穩定。此外,證監會今年年初亦宣布,與港交所和證券登記公司總會舉行為期三個月的聯合諮詢,探討證券無紙化。所以面對內地的改革,香港與其一味擔心科創板等會造成競爭,不如集中精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令到兩地的資本市場共同成長,這樣兩地市場再更互聯互通時,方能真正做到兩地優勢互補,對香港才是最有利。

上文節錄自《香港01》周報(2019年3月11日),《內地科創板改革在即 港須增競爭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