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抵制中國貨 印度做得到嗎?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中印兩軍近期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River)爆發的軍事衝突令印度國內民族情緒高漲,印度多地發生針對中國的示威活動,部分組織到中國駐印使領館聚集示威,發起抵制中國商品運動。當地時間6月20日,印度民調公司LocalCircles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7%的受訪者表示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商品。

印度政府以及官員也在煽動國內的民粹行為。6月17日,印度電信部命令其直接管理下的BSNL電信公司等國營企業,在基礎設施和設備升級時應「儘量使用印度國產設備」。6月18日,印度拉賈(Rajya Sabha)議員阿塔瓦萊(Ramdas Athawale)在推特上表示,「中國辜負了我們,印度應該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關閉所有在印度賣中餐的餐館和酒吧」。

然而,印度國內抵制中國貨的聲音很響,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2017年6月中印軍隊洞朗(Doklam)對峙事件發生後,印度國內就曾掀起一波抵制中國貨的浪潮。尷尬的是,此後印度自中國進口的商品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印度自中國進口了價值383億美元的商品,按年增長19.2%,增速較上半年增加了1.1個百分點。

由於中印邊境衝突,印度多地爆發「抵制中國貨」的抗議活動。(美聯社)

如今中國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據印度商業資訊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9年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達到854.9億美元。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商品額為171.3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5.3%;印度自中國進口商品額為683.7億美元,佔印度進口總額的14.1%;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512.4億美元,佔全部貿易逆差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國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也是印度第一大逆差來源國。

從扭轉貿易赤字的角度來看,印度肯定希望擺脫對中國商品的依賴。然而,印度基礎設施落後,勞動力素質較低,沒有成熟的現代製造業。其結果就是印度需要大量進口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以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小到鍋碗瓢盆,大到洗衣機、電視,印度市場上充斥著中國商品。

此前,印度的產業政策傾向於發展現代服務業,在製造業方面只有醫藥製造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臺後,推出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計劃,立志將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但是,在短時間內印度製造業落後的事實不會改變。

中國商品由於性價比高,十分受印度消費者的歡迎。(美聯社)

為了發展製造業,印度必須改善落後的基礎設施,而這也離不開中國商品和服務。2019年,印度宣佈計劃在2025年前投入100萬億盧比(1盧比約合0.013美元),用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印度的基建缺口,全球只有中國才能滿足其基建服務和基建設備需求。印度也明白這一點,在基建方面與中國開展了大規模合作。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9月,中國企業在印新籤工程承包合同額38.5億美元,按年增長104.7%。

此外,全球製造業產業鏈是一個整體,而中國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印度如果想要在全球製造業產業鏈中有所作為就必然會用到中國商品。以製藥業為例,印度藥企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但需要大量中國生產的有機化工產品作為原材料。2020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生產原材料的企業一度停工,而部分印度藥企也因原料藥庫存不足而被迫停產。

印度經濟學家斯瓦米納坦·艾亞爾(Swaminathan Aiyar)認為,中國是當今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想要在全球產業鏈中更進一步,只會進口更多中國產品。因此,印度現在離不開中國貨,未來的製造業發展與升級更離不開中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