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中國四台核電獲准 「龍鱗」系統曝光

撰文:于小龍
出版:更新:

在9月2日的《央視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核准海南昌江二期、浙江三澳核電一期的四台「華龍一號」自主核電機組的建設。幾乎同時被曝光的還有,作為中國核電控制中樞的中國自主研發的「龍鱗」系統。

相比於手機操作系統和控制晶片,核電的中樞控制無疑要重要得多。一直以來,中國對於建設核電站異常謹慎。對核電安全的顧慮和自主核心技術的缺失是阻礙中國發展核電的關鍵。直到自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零配件製造工藝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研發成功之後,中國才大大加快了核電項目的審批。2012年12月核準江蘇田灣核電二期工程。隨後又在2015年中國政府又先後核准了遼寧紅沿河5、6號機組外,廣西防城港3、4號機組,福建福清5、6號機組,江蘇田灣5、6號機組,共八台核電機組。

中國首套軍民融合核安全級數字化控制系統「龍鱗」系統已實現完全自主研發。(微博@新聞挖挖挖)

然而,這些機組都有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即在核心設備、工藝實現自主之後,其中樞控制操作系統依然部分在依賴他國系統。尤其是在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遏制」和脫鈎的情況下,中國企業華為在晶片和操作系統上遭遇美國政府的「斷供」和「禁用」已經成為了前車之鑑,依賴外國,尤其是美國的操作系統對於中國核電的發展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一旦核電的控制系統和配件被「斷供」、「禁用」或被預留了技術「漏洞」和程式「後門」,就像伊朗核電設施遭受病毒攻擊導致事故一樣,核電停機、放射物質洩漏等等將給中國沿海數億民眾造成不可以預計的損失。

因此,中國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一度暫緩了對於核電建設的核準。對外技術依賴已經不再可行,全部核電機組都需要重新安全評估。同時,中國自主的核電中樞控制系統——「龍鱗」系統的研發和應用也成為了關鍵,核電站近兩百個系統、近萬個設備運行和各類工況的控制,以及安全運行都將集於一身。

其實,在2018年6月中國就已經宣佈了「龍鱗」系統的研發成功。作為中國首套軍民融合安全級DCS(數字化控制系統)平台,該系統可實現事故工況下反應堆安全停堆、專設安全設施驅動等功能,被認為是核電儀控領域的制高點。

中國核電建設已經擁有完全自主可控的能力。圖為2017年5月中國自主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成功完成穹頂吊裝。 (新華社)

此次,中國政府重啟核電建設,再次報道「龍鱗」系統的研發過程,並首次邀請媒體參觀,曝光「龍鱗」系統實物,實屬非同尋常。

這說明歷經近兩年的試驗、磨合,中國的「龍鱗」系統已經接近成熟。中國核電已經徹底擺脫了對國外,尤其是美國技術的依賴。當然,在部分管件、閥門等配件上中國還需進口,但是更多的是出於成本的考慮,也可以提前長期備貨。但是,在核心零件,以及中樞控制系統上中國的核電技術已經實現了自主可控。

如果說之前中國成功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只是有了「馬」,此次「龍鱗」系統的再次曝光,則說明中國核電已經配好了「鞍韉」和「韁繩」。中國不再擔心美國的技術「脫鈎」。美國的遏制和威脅也只能加速中國科技攻關的進度和能力,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軍工技術和預研科技與產業經濟加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