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看中港美 邊隻科技指數升得最多 跌得最深? │財經評論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昔日寵兒淪為萬人拋售,環球科技股重災。周一(8日)港股出現單日轉向,恒指高開260餘點後,掉頭最多挫逾670餘點,科技股跌勢更急,市場對美債息上升的恐懼進一步發酵,本港科技指数單日急挫6.4%,收報8081點,將今年以來的升幅全數奉還。科指已經自高位回吐超過兩成半,從技術走勢上符合步入熊市的指標。同時,科技股跌勢亦延續至美股,周一美股納指收市挫2.4%。

本港科指今年升勢曾跑羸中美 今全化幻影

市場對科指是否「入熊」議論紛紛,環看其他環球科技指數表現,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上周全周累計挫2%,已經是美股三大指數最弱。驟眼看股民可能有一種以為本港科技股跌幅是環球指數中最急的感覺,不過,若綜合今年至周一的情況來看,卻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一表看清中港美新經濟股份指數表現

今年首兩個月環球指數同步走高,市場一片歡呼聲,連平日對財經新聞提不起興趣的朋友,都對多隻熱炒的科技股份如快手(1024)、京東(9618)等消息琅琅上口。散戶入市信心大增,不少熱炒科技股的股民都是初次入場的新手。

比較本港科技指數、美國納指及中國科創50及中國創業板指數等以新經濟股為主的指數,這類指數的特點,往往是反映市場風險胃納的一大指標,因為當中的成分股,以科技、醫療、AI、流動支付等新經濟行業為主,除了會包欖一線行業龍頭股,亦包括一些市值較細的創新企業。

以年初高位計,本港科技指數累計升幅最強,超過三成,遠勝中國科創50指數及美國納指等。美國納指及中國科指雖然亦有上升,但是其實升幅只是約8%至9%左右,以指數波動高見稱的中國創業板指數,今年亦只是最多炒上不足兩成。相比之下,港股升勢確是一時無兩。

以年初高位計,本港科技指數累計升幅最強,超過三成,遠勝中國科創50指數及美國納指。(VCG)

科指較去年底累挫不足半成

不過,花無百日紅,計及本港科指周一收市挫逾6%的驚人跌幅,科指已經自今年高位(11001點),大幅回挫27%。

相較之下,美股納指只是自今年高位回吐接近一成;中國科創指數較今年一月底的高位,回落跌幅是一成半。

固然,本港科指單日跌幅達6%相當嚇人。不過,今年至今計,累計跌幅只是約4%,雖然是比美股納指為差,但是仍然較中國科創指數累挫8%稍勝一籌。

港匯強勢不再 ,最新港匯跌至7.7686,創逾一年低位(資料圖片)

港匯強勢不再 創逾一年低

面對科技指數單日急跌,再回看指數今年一度跑羸中美的強勁升勢,當然令人唏噓,但亦是反映了上個月的升勢是存在過熱的炒作情緒推動。特別是一些散戶抱團股,這類由資金一窩蜂買入帶動,當資金流向稍有轉向,此類股份會特別容易出現高位「插水式」下挫。如美團(3690)的股價在去年底不超過300元,至今年2月份高位曾見460元,即使現今自高位大幅回吐至300元附近,但是預測市盈率已經超過560倍的天價高位。

科技股的大幅下挫,原因之一是市場熱錢流走。要觀察港股資金流向,第一個參考指標是港匯,港匯自去年第四季一直企穩7.75的強方兌換保證,顯示資金源源不絕流入本港市場。

不過,資金來來往往,在本港市場是最自由的。最新港匯跌至7.7686,創逾一年低位,變動反映外資資金減少持有港元資產的跡象,亦有分析指是由於近期IPO市場轉冷,亦減少大戶持有港元的誘因。

分析指是由於近期IPO市場轉冷,亦是港匯轉弱的原因之一

港股通(滬)由流入改為流出

第二個指標是北水流向,自農曆年新春以來,北水未有如今年1月及2月初一般熱烈流入港股,反而開始逐步流出。最新數據顯示,雖然近一個月港股通(深)仍然錄得逾140億人民幣淨流入;不過港股通(滬)近一個月已經轉向,錄得淨流出逾85.6億人民幣,一般市場人士認為滬市的資金是較為貼近機構大戶的投資作風。

當資金走了,第一批下挫的股份,往往是早前市場最熱炒、估值最天價的股份。「升得愈急、跌得愈快」,似乎是投資市場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