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入汽車產業 要分最大的一塊蛋糕|財經評論

撰文:陳放
出版:更新:

一直表示「不造車」的華為公司終於正式展露出其拓展汽車業務的野心。4月18日,華為在新品發佈會上推出了Harmony(鴻蒙)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計算平台MDC 810、4D成像雷達、「華為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和智能熱管理系統(TMS)五大產品,宣佈「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華為切入汽車行業的角度很巧妙,即避免了整車製造這個擁擠的賽道,又能充分發揮此前積累的技術優勢,搶佔產業鏈上游的大蛋糕。未來電動汽車的技術附加值將主要體現在智能化程度上,而華為在汽車產業鏈上的突破口正是自動駕駛和部分電控技術的智能化、集成化。

此前,小米集團也高調宣佈造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然而,華為的造車方式與小米不同,不是與現有汽車主機廠競爭,而是為現有汽車主機廠賦能,讓他們能夠與掌握大量智能化技術的造車新勢力同台競爭。

華為提供的正是當下傳統汽車主機廠所欠缺的。對於軟件基因相對匱乏的傳統車企而言,華為能夠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4月17日,北汽純電汽車品牌「極狐」(ARCFOX)發佈的智能豪華純電轎車「阿爾法S」配備有華為HI(Huawei Inside)解決方案。

2021年4月19日,觀眾在上海車展上觀看體驗華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極狐阿爾法S智能豪華純電轎車。 (視覺中國)

極狐阿爾法的HI版本配備了鴻蒙智能互聯座艙,搭載了華為自研的車規級AI晶片麒麟990A,在制動、電池、傳感器、CPU、轉向和架構等方面設置雙冗餘系統,若主系統失效後,即刻切換至冗餘系統。在自動駕駛方面,華為的自動駕駛方案搭載3顆激光雷達和400Tops高算力晶片,能夠在高精地圖覆蓋的區域,實現點到點的自動駕駛,體驗接近L4級別自動駕駛。

華為對自己的技術相當有信心,華為在自動駕駛領域已通過20餘項行業認證,獲得中國地圖甲級資質,已上市超30款智能部件,與全球主流車企建立廣泛合作。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蘇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自動駕駛在國內絕對是屬於第一梯隊的。

從已公開信息來看,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使用的控制系統、晶片、雷達等核心軟硬件均為華為自研。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或將再現華為在智能手機業務取得的輝煌。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BU)總裁王軍透露,華為2021年在汽車業務研發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自動駕駛團隊超過2,000人。

隨着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的入場,汽車的智能化程度不斷升級。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在2027年將達到2,127億美元,2019至202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2.3%。

目前,汽車智能化方興未艾,能夠提供全棧智能化解決方案的上游服務提供商屈指可數。對於華為而言,這是一個極佳的機遇。王軍表示,華為所提供的增量部件將約佔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一。據國金證券統計,乘用車市場規模約為智能手機的3倍,更具戰略意義。因此,一旦華為在汽車產業鏈上游站穩腳跟,其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將再上一個台階。

根據國金證券測算,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量市場總規模將從2020年的2,000億人民幣增長到2030年的1.8萬億人民幣,10年複合增速高達25%,而智能化帶來的單車平均增量價值將從1萬元人民幣上升到7萬元人民幣。可以説,一大塊蛋糕正在向華為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