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議叫停 「無得輸」的歐洲車企反被淋熄火│財經評論

撰文:姚卓然
出版:更新:

歐盟已經暫停認可中歐投資協議的程序,本由利好歐洲車企的中歐協議,如今卻反被淋熄。

中歐協定主要利好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寶馬和戴姆勒等等傳統車廠均有意大舉進軍新能源車市場,務求急起直追在起步階段已落後於美國Tesla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而歐洲理應加快腳步向中國電池業及市場進行布局。

如果中歐協定落實,中、德雙方已經建立的合資公司,德方甚至可以突破75%的股權上限。歐洲車企可以在中國市場設立100%控股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及其新能源技術公司。在智能汽車領域,歐洲車企不再被要求成立合資公司,也沒有技術轉讓問題。目前寶馬持有華晨寶馬75%,大眾又持有江淮大眾75%。這實在是對歐洲車企一大利好。

現時歐盟已經暫停認可中歐投資協議的程序,昨日德國股市大跌2.5%,相比法、英股市分別只跌0.9%和跌1.8%,德股跌幅顯著。

歐盟已經暫停認可中歐投資協議的程序。(美聯社)

電動車為歐洲大推項目 銷售倍速增長

歐洲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刺激政策空前,德國政府提出1,3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推進汽車電動化,包括將增值稅由19%下降到16%,純電汽車稅豁免期限延長至2030年,預期增值稅從19%將降至16%,並大幅提高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的直接補貼。

今年第一季度,德國新車銷量下滑6%,至656,452輛。3月份,德國新車銷量按年上漲36%,達292,349輛。其中,電動車的銷量在3月實現翻倍增長。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按年增長191%,達30,101輛,市場份額為10.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按年增長278%,達35,580輛,市場份額為12.2%。由此可見,受補貼帶動下,歐洲電動車發展迅速。

動力電池依賴亞洲供貨 LG已佔達6成

不過,首創證券指,歐洲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更突顯了歐洲本土動力電池廠商的劣勢。僅是韓國LG化學一家公司就已經佔據60%的歐洲車型,三星和SK創新也佔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

除此以外,中國的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加快在新能源車產業鏈上的佈區。亞洲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在這個領域耕耘多年,在技術、產能、供應鏈方面都已經相當成熟,並且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外銷美國市場的歐洲車之中,大眾汽車和寶馬比較受歡迎,而中國也不例外。(VCG)

德國車企需外出尋求動力電池投資

相比之下,歐洲電池企業能力則相去甚遠。因此,德國車企需要外出尋求動力電池的投資項目。例如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為滿足德國Benz在未來不斷增長的需求,孚能科技將在德國建造一座動力電池電芯工廠。而億緯鋰能又與戴姆勒簽訂軟包三元電池供貨合同,同時又打入寶馬的供應鏈。

歐洲車企短期內沒有能力達到亞洲電池供應商的產能規模。因此,歐洲車企與中國電池企業可作互惠互補關係。再者,歐洲汽車在中國市場較受歡迎,特別是德國車型,中國繼續開放市場,對歐洲百利而無一害。

中歐投資協定本可逐步將增強雙方國家間的政治互信,打破雙方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領域的投資限制。中國開放市場讓歐洲進入,將進一步刺激歐洲車企在中國尋求動力電池相關產業鏈的投資標的,也將進一步刺激中國電池企業進入歐洲尋找增量市場。然而,在中歐投資協議叫停了,歐洲車企卻反被淋熄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