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爆升9%創十三年高 ING首席經濟師:兩因素預示升勢見頂

撰文:姚卓然
出版:更新:

市場聚焦中國經濟復甦情況,中國5月CPI和PPI數據均告上升,分析指,CPI未來料繼續溫和上升,但PPI有機會隨商品價格回落而不會再創新高。

中國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增長1.3%,較上月的增長0.9%為多,但低於預期的增長1.6%。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上升0.9%,升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另外,中國5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急增9%,創逾12年半新高,勝預期的增長8.5%,亦較上月的增長6.8%為多。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接受訪問時表示,5月PPI上升主要是由於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而推高,商品價格上升為環球趨勢,原油期貨亦升至70美元,預計未來PPI會持續上升。而CPI則溫和向上,之前豬瘟令豬肉供應減少,令豬價上升,現時生豬生產不斷恢復,豬肉供給持續增加,其價格繼續下跌,今年CPI因基數效應而慢慢上升,但料經濟復甦未必如想像中快。

中國5月CPI按年增長1.3%,PPI按年急增9%,創逾12年半新高。(新華社)

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接受訪問時亦認為,豬價是影響CPI最重要的因素,「去年5月豬價升幅放緩,並有黃金周,令交通費用也會上升,故今年5月CPI上升。她預料未來因基數低而上升,預料6月增幅不大,但7至8月因暑假而促使跨省旅遊(如疫情無再蔓延,旅遊照常開通),料CPI會向上。至於PPI方面,彭藹嬈表示,商品價格特別是金屬資源在5月最後一周回落,同時有指中國正在考慮對動力煤價格設置限制的行政措施,預料PPI不會再創新高。

彭藹嬈:第2季下游廠商利潤受壓更大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於5月24日與十幾家製造業企業家「站談」,指今年以來,受主要是國際傳導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又指下游企業在消化大宗商品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方面付出了努力,政府會想方設法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又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避免影響人民群眾生活。

面對下游廠商利潤收窄,彭藹嬈表示,第2季下游廠商利潤受壓更大,不過,上游企業亦要減價予下游企業,承擔部分利潤壓力,有望消費者所承受的影響較細。「每間廠商的受壓程度不一,普遍利潤率約處5%。即使中國走出新冠疫情,環球仍在復甦過程,中國與外國產品的價格又不能相差太遠,最終產品可加價的機會微。」

她又指,目前PPI大升是來自外國資源價格上升,中國基建規模每年都差不多,故最重要的是要視乎美國總統拜登刺激經濟計劃的獲批時間和規模,對原材料的需求再有支撑,而具體基建規模的細節要待國會相討。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表示,政府會想方設法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避免影響人民群眾生活。(新華社)

林樵基:下游廠商可自決加價與否

在PPI中,主要行業價格漲幅均有所擴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99.1%,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上漲29.7%。林樵基認為,下游廠商其實是自己決定會否將價格傳導至消費者,「這視乎廠商如何看待商品價格的周期,如果廠商認為商品價格周期是短期的,便會不加價,待日後原材料價格回落,便可以重新賺回。目前CPI與PPI的關係愈來愈長,可能要到5至6個月後才反映」。

另外,他亦指,中國的CPI組成是食品佔大部分,而PPI上升主要是原材料上升,在此比例之下,便減去一部分可呈現在物價指數上漲的情況,故不似如美國般的直接由原材料直接反映在物價指數上的現象。

林樵基預計日後中央最大機會由供應入手,如容許增產、加大進口等等,令廠商盡快回復正常營運和重回正常利潤水平。(新華社)

中央調控商品炒價 助廠商回歸正常營運

與此同時,政府會設法穩定大宗商品的價格工作,對大宗商品提供窗口指導。彭藹嬈亦指出,中央不願大宗商品急升,導致造成金融混亂,炒高商品價格令金融市場有風險。

林樵基認為中央出口已算是幫手,預計日後中央最大機會由供應入手,如容許增產、加大進口等等,這是中央可以做的事,亦令廠商盡快回復正常營運和重回正常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