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方德押注成熟製程及地理分散性 近期拼上市美股市場

撰文:楊永年
出版:更新:

《彭博》周二(22日)報道,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將投資40億美元在新加坡建造晶圓代工廠,並且會在亞洲地區繼續擴建,這似乎與拜登政府讓半導體回歸本土的呼籲背道而馳。

格羅方德作為晶圓代工的二線公司之一,其產品市佔率約為7%左右,目前該公司正準備在美股市場IPO,市場對其估值約為300億美元左右,其業務主要放置於新加坡,但也準備分別投入10億美元擴大在德國德勒斯登及美國的工廠。

格羅方德專注於成熟製程,並將在近期於股市場IPO。(路透社)

格羅方德CEO柯斐德(Tom Caulfield)在線上簡報表示,格羅方德將斥資60億美元,在2021至2022年左右提高產能,令新加坡的工廠增產50%。柯斐德也表示,他並不喜歡他的工廠在新加坡、德國、美國等地生產的晶片,被稱作舊版、成熟製程的產品,他表示這些晶片的用途更加廣泛,對其對恰當的形容方式應是「功能豐富的」。

柯斐德表示,儘管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Intel)在先進製程上競爭激烈,但是目前全球的晶片荒缺的其實是格羅方德的產品,他説到「當前的晶片生產商過度強調個位數級別的納米制程,令自身發展陷入困境,今天許多車子在停車場動彈不得,是因為欠缺45或65納米制程的晶片。」

車企欠缺晶片

柯斐德也表示將加速全球佈局的腳步,提供流片(試生產)給供應鏈,以增添靈活性和安全性。格羅方德最大的股東,阿布扎比主權基金麾下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正在與美國、 歐洲等國,進行有關全球晶片製造能力高度集中亞洲是否會影響國家安全的討論,因柯斐德率先讓新加坡的工廠擴產,該廠的產能當前處於捉襟見肘的狀態。

《彭博社》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亦撰文指出,台積電為首的三大晶圓代工廠因製程領先,獲得許多榮譽,但其實大多數的半導體並不需要那樣先進的製程,諸如無線電通訊、顯示屏幕、電源調節或操作微型引擎的晶片,十年前的成熟製程便已足夠使用,他指出這是格羅方德鎖定的戰場。

高燦鳴分析到,台積電在客制晶片領域的全球市佔率雖然過半,對確保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和英偉達(Nvidia)等公司取得最強力的晶片至關重要,但是其2020年僅28%的營收來自成熟製程產品,且僅3%是來自於最先爆發晶片荒的車企。

三大產地各佔三分一產能

格羅方德試圖在IPO之前自我推銷,並且試圖説服各國政府提供資金以協助其擴張,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即參與了4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不過其所需資金有多少並未有明確數字。格羅方德在新加坡的新產能所需的資金,大多由客户的預付款支應,這些客户希望藉此在未來數年內獲得產能保證。

不過這一預約不是為了現有或者未來的製程,而是為了確保能夠使用「舊版」的製程,格羅方德在2月宣佈,美國國防部與其簽約,取得了其在紐約北部的45納米制程的產能。

柯斐德也提供了一些其他競爭對手作不到的事,該公司遍佈全球,並不特別仰賴單一地理區,迥異於台積電幾乎權在台灣、三星大多在韓國、英特爾側重在美國,格羅方德在新加坡、紐約和德國各約有三分之一的製造業務。對於擔心供應煉安全的客户來説,這一特色顯得突出,格羅方德此次投資押注,在全球晶片業砸錢邁向先進製程突破的情況下,試圖取得其利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