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減息呼聲再起 拆解減息與降準 哪個更符人行思維|財經評論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美國7月非農業職位大增94.3萬個,是連續第三個月職位加快增長,強化市場預期美聯儲將於本月﹑在美國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宣布縮表。在美國貨幣政策逐步走向「收水」的預期下,內地的政策又該如何走?

今日有社科院研究員提出,目前是中國下調利率的好時機,理由是美國的貨幣政策尚未進入緊縮周期,同時國內需求仍不足。不過,若仔細拆解人行近期的貨幣政策及背後邏輯,減息相信不是首選。

市場預期美聯儲將於本月的全球央行年會(Jackson Hole)宣布縮表。(新華社)

社科院張斌:目前是下調利率的好時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近日表示,目前是中國下調利率的好時機,因為國內需求仍不足,而美國的貨幣政策尚未進入緊縮周期。

固然,踏入下半年,無論是製造業PMI數據(跌至去年年初低位)、進出口數據;或是零售銷售數據,都顯示內地的經濟增長動力放慢,國內需求仍需要政策支持。因應實體經濟情況,精準調整貨幣政策,符合財金監管部門提倡的跨周期調控思維。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目前是中國下調利率的好時機,因為國內需求仍不足,而美國的貨幣政策尚未進入緊縮周期。(資料圖片)

人行貨幣政策報告 重視不同工具的成本傳導效應

不過,人行的政策工具箱中,有多種調控流動性的工具,依次包括再貸款工具、MLF淨投放、存款準備金率及基準利率等,減息這個選項,是否最符合現時內地經濟需要呢?

從人行在昨日(9日)發布的官方《第二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文簡稱人行報告),相信減息並非最符合人行一貫的財金政策思路。

人行報告中,延續了上次貨幣政策報告所提到「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的要求,並新增「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的結構性降成本的政策導向(資料圖片)

據人行報告指出,官方稱貨幣政策上半年已經正常化,下半年要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既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報告中又多處突出了對引導貸款利率下降的關注,意味著在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工具選擇的技術問題中,央行將更加重視不同工具的成本傳導效應。

由此番言論可見,人行仍會傾向採用多種混合形式的工具去引導利率下行,而非一刀切的減息。

人行對上一次下調LPR利率,是在去年4月的疫情期間。(路透社)

超過一年人行未有下調LPR利率 上次調整是去年疫情時

實際上,回看人行對上一次調整貸款基準利率,其實已經是2015年,當時是對存款及貸款利率對稱減息各25點子。其後超過六年以來,人行都未有再一刀切地減息,反而是採取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形式,去調整企業的貸款利率。

至於對上一次人行下調LPR利率,是在去年4月的疫情期間,對五年期利率下調10個點子;對一年期利率下調20個點子。其後連續超過一年時間,人行都未有調整LPR利率。

從上述人行政策時間表可以看出,對於調整利率,人行的取態一直是十分審慎的。雖然現時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受到Delta病毒疫情影響,三間美資投行高盛、摩通及摩根士丹利相繼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預估;不過,經濟情況即使再度轉弱,仍遠優勝於去年4月的疫情時期,因此,要提倡人行減息,顯得不合時宜,反而要符合人行「精準到位」的貨幣政策方向,降準仍然是更可取的做法。

人行報告新增「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

實際上,內地的貨幣政策是基於內地的實際經濟狀況來調節。對於下半年內地經濟的下行壓力逐步加大,特別是中小企業如何應對需求轉弱,人行報告中,延續了上次貨幣政策報告所提到「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的要求,並新增「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的結構性降成本的政策導向。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接受訪問時預計,人行最快今明兩個月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資料圖片)

光銀林樵基預料本季有機會再降準

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接受訪問時指出,內地經濟「三頭馬車」之中(即是出口、固定投資及消費),出口增長料會放慢,所以下半年的經濟重心,會轉為加大內需及固定投資。

繼7月份全面降準後,他預計人行將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時間或會為今﹑明兩個月,因為能夠配合內地的發債高峰期。

申萬宏源指降準為流動性投放成本最低工具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在報告指出,種種跡象均指向下半年流動性缺口較大的時期,降準仍是明顯優於MLF凈投放的合理工具選擇。秦泰又指出降準作為流動性投放成本最低的工具,預計將獲得更大青睞。結合該行對流動性缺口的測算,預計在8至12月MLF全部等額續作的假設下,今年11月之前仍需再次全面降準75個基點以上,才可能支撐M2全年增長約8.8%、以及對應的10.8%左右的中性的社融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