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B倒閉|系統性風險仍存 市場過份樂觀 學者:核心問題未解決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美國矽谷銀行(又譯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於上周五(10日)倒閉,引發投資者對美國銀行體系的關注,更有人擔心,「雷曼兄弟」事件重現,全球或會爆發如2008年金融海嘯般的危機,進一步波及香港。

有學者直言,雖然目前市場情緒樂觀,但再次出現如2008年金融海嘯的風險仍存在,需要時間觀察。不過香港銀行出現類似SVB的情況機會不大,但市場可作為參考及三思。

流動性出問題 「蝕本價」賣產令市場失信心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及Signature Bank接連倒閉,其中一個原因與銀行「投資」出問題有關。新冠疫情下市場掀起科技股及初創企業的投資熱,而矽谷銀行就成為輕初創公司資金停泊的港灣,2020年和2021年,矽谷銀行的新增存款將近1,300億美元,並將大部分資金買入美國長期國債及MBS (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聯儲局過去一年不斷加息,債價下跌,加上有分析指,SVB爆煲導火線是評級機構穆迪預告,將會調低SVB母公司等評級,多間風險投資基金要求初創企業盡快提款,銀行無法周轉,不得不以「蝕本價」賣出債券,首季出現18億美元的稅後虧損。

由於資金已投資於流動性低的債券,加上存款持續被提取,當出現虧損時,市場就擔心銀行面臨資不抵債,大批客戶同時取回資金,單單上周四(9日)單日發起的提款達420億美元,結果使銀行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由原先擔心,變成真正的資不抵債。

市場對加息預期急轉變,觸發對利率最敏感的兩年期國債,在三日間急挫一厘,創出自1987年股災以來最大跌幅。(Getty Images)

學者:利率正常化 持續加息反不利銀行

一間全美第16大銀行出事,市場關注矽谷銀行爆煲後對業界有何打擊,更憂慮出現骨牌效應。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釋,要叫停骨牌效應,方法有如英國政府找滙豐(0005)任白武士,「咁市場就唔會再擔心下一個(有問題)嘅係邊個。」

至於美國的做法,他認為當局只係確保存款沒問題,但系統性風險仍然存在,市場繼續推測下一間「出事」的銀行,「市場會按市價計數,見你(債券投資)出現帳面虧損就擔心......雖然存款冇問題,但作為投資者或其他公司,會擔心投資有損失。」

他坦言,加息會推升銀行短期資金成本,「加息不利銀行,減息有利銀行,之不過過去十幾年減到零利率先會相反。」過去一年美國聯儲局大幅加息,累計加幅達4.25厘。他進一步解釋,對銀行資產負債表而言減息是好過加息,「存款係短期資金,買債、貸款、30年的樓房按揭,都係屬於長期,當加息嗰陣長期利率波動唔大,但短期(資金)好快就出現波動,所以加息,金融機構係易受傷。」

陳鳳翔直言,2008年金融海嘯風險存在(資料圖片)

因此目前市場認為聯儲局或因今次事件而減慢或暫停加息,是有助舒緩市場情緒,「原來美國嘅銀行,好多資產都係買債,加息影響債價,所以呢兩日大家都希望佢唔好再加,呢個係舒緩過度加息,令金融體系唔安穩嘅方法之一。」

雖然如此,但他直言,2008年金融海嘯風險存在,目前美國政府「會救存戶」的演繹,及市場「唔再加息」的預期,令大家覺得好安樂,信心提升下股市亦隨之反彈,「但咁先反而令人擔心,因為核心問題未解決,存戶冇問題,但投資者呢?買咗(SVB)銀行債券嘅公司又點?」

港銀如SVB爆煲風險細

雖然美國聯儲局宣布一項為存款機構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新貸款計劃,由財政部提供250億美元資金設立,「係咪無條件拎到?咩人可以拎到?依家市場樂觀得不合理,要睇多幾日。」

至於本港銀行,他認為出現相關風險的機會是有,但機會較少,主要因為本港零售銀行業務多元化:又指出即使規模較細的銀行,背後股東的實力強勁,不似美國資産規模達5億美元的銀行就有2,000多間。金管局亦持續監測銀行的業務及貸款,如針對內地房地產的貸款水平,「以我經驗,政府有關注嘅多數唔會出事,反而係政府冇留意到,好似SVB個問題咁,先會有問題。」

SVB矽谷銀行(硅谷銀行)危機的原因是?

原因很複雜,這跟美國聯儲局加息導致債券價格急跌有關,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看簡單版懶人包。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這間銀行賭輸美債的故事,請看這裏了解更多背景,會對你很有幫助

矽谷銀行破產會導致第二次雷曼事件金融海嘯嗎?

傳奇對衝基金大佬Bill Ackman稱如果美國政府不積極營救,就會導致大災難。全美國3500名CEO聯署向政府求救。但是美國財長耶倫說:不打算提供大規模救助。這家銀行跟香港12間上市公司有業務往來,是否會發展成金融風暴,請留意看這裏的最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