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印尼淘金 橡膠變電、海產輸港 冀東盟助港經濟開一扇門

撰文:黃清瑤
出版:更新:

講起印尼,你或者想起營多撈麵,又或峇厘島,但你有冇想過到當地創業?貴為東盟之首,印尼經濟近年急速發展,吸引不少人到當地發展事業。有香港年輕人到當地開電廠,將棕櫚纖維、橡膠、 木材原料變電並售予國家電網局。也有印尼華僑大搞進出口生意,將印尼海產、罐頭輸港,每月營業額至少過百萬港元。兩人在印尼接受《香港01》訪問,訴說他們的異地淘金夢。

陳栢林Brian(左)三十出頭做老闆,斥逾億在印尼開電廠。(黃清瑤攝)

三十出頭做老闆,有不少例子,但跑到印尼做生意兼興建電廠,你又聽過未?說的是今次訪問的主角陳栢林(Brian),年僅三十出頭卻是當地電廠老闆,同時又是香港印尼商會副會長,不時會組團帶領香港創業者到當地考察,介紹發展商機。

兄長打理家族生意 轉往家鄉淘金

離開繁華的香港,遠赴發展中國家創業,面對生活質素下降、語言溝通等問題,對一般人而言或會認為是自討苦吃,但Brian卻覺得是機會處處。大學時期他主修語言學,畢業後一年隨即前往印尼創業。他解釋,家人於內地江蘇有兩所污水處理廠,是香港上市公司強泰環保(1395)創辦人。他原希望在大學畢業以後承繼家族生意,但早已有兄長在內地打理業務,於是決定尋覓類似的環保及再生能源的市場。

「父親出生於印尼,但10歲就離鄉別井、來港生活。雖然我從沒接觸印尼,但也算是流著印尼的血,所以就萌生到當地發展的念頭。」Brian知道印尼是原材料大國,毅然決定到當地考察,了解市場情況。初時,他入股了當地一間重金屬公司,業務主要為金屬冶煉,將礦變成金屬。這幾年間,他一邊在當地工作,一邊了解印尼市場,亦從中得知印尼政府正大力推動以再生能源發電。

Brian以生質燃油方式即以棕櫚纖維、橡膠、木材邊角料及原木等來發電。(資料圖片)

政府效率慢 同一問題有不同答案

2017年他就在當地開設電廠,採用生質燃油(Biomass Energy)方式即以棕櫚纖維、橡膠、木材邊角料及原木等來發電。他指,印尼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無論日夜植物都生長得很快,加上國家電力需求龐大,業務前景可觀。「初期投資額為2,000萬美元,主要是建設廠房、採購橡膠、運輸成本等。」電力亦可銷售給國家電網局,但要留意的是,每個地方電網收費價格不一。以植物發電的好處,是能夠大幅減緩溫室效應,同時一些原被掉棄的材料就可加以運用,而且購入成本不高。以一噸橡膠木為例,售價大約為120元至150元人民幣不等,去年公司收入為3,124.5萬港元。

在任何地方經營生意,不免遇上困難。Brian坦言,在印尼經營生意要較為小心,例如當地政府消息不夠流通、政府部門之間不協調等,「試過不同日子去問相同問題,答案竟然唔同!但沒有辦法,只好依法辦事。另外,也不要期望當地工作效率似香港快。」他又提到,當地英語水平仍有待改善,不過在印尼創業約四年,他已學會基礎的印尼語,亦了解當中文化、熟悉國情,生意經營已漸入佳境。未來,Brian計劃再增建兩間電廠,亦視印尼如家,希望國家經濟蓬勃,因此不時搞印尼投資勘測團,期望更多外資進駐印尼。

今次有26名香港創業家考察印尼進出口貿易展。(黃清瑤攝)

為推展印尼創業及發展,Brian今次攜同26名香港創業家考察第34屆印尼貿易博覽會。當中一名團友經常談笑風生,原來是印尼華僑何震東(Tony)。長居於香港的他,出生在印尼一個大家族,過去20年一直與印尼人打交道,近日更開拓新業務,單是一宗代理生意,每月營業額逾百萬元!

印尼華僑何震東(Tony)(右),出生在印尼一個大家族,過去20年一直與印尼人打交道。(受訪者提供)

經銷海產罐頭 月入過百萬

「我阿爺好『勁』㗎,所以我有50多個堂兄弟姊妹,自己屋企都有10個兄妹。」家族人口繁衍如此昌盛,必然要有財力支持,何氏家族在印尼業務主要圍繞地產、礦產,近年又涉足林業。 家族業務廣泛,Tony就在20年前開拓國際貿易業務,現時是做嬰幼兒用品、攝影的器材理,將產品帶入印尼市場。一直以來從事國際貿易的他,近年因與印尼商會的活動中接觸及認識到一些印尼食品供應商,故又涉足印尼食品批發生意。

「印尼天然資源又豈此原木、棕櫚樹呢?當地由多個島嶼組成,海產產量豐富。此外,印尼四季都是夏天,水果市場亦大有商機!」現在Tony與印尼食品供應商合作,未來會將印尼海產,如魚蝦蟹批發到香港仔、長沙灣、觀塘等海鮮批發市場。若扣除、人工成本等開支,估計淨利潤約一成。

此外,Tony又透露,不久前又傾談好一宗生意,決定將當地知名的蟹肉罐頭及牛肉罐頭經銷至內地大昌行及華潤萬家等。現時每月銷售額約100萬港元,目標是每月可達到300萬港元!

東盟可成香港經濟復甦契機

由於他是印尼華僑,因此與當地人接洽傾生意時沒有遇上太大困難。他提醒,從事國際貿易最好是「現金現貨不賖數」。「這純粹是個人喜好,做生意會安心點,過往有些印尼公司要求賖數,其實當地有進出口銀行,是專門執行融資的機構,我們會主動協助聯繫協助。」

雖然Tony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意人,但他愛港愛印的情緒依然高漲。「近日香港動亂事件令人心痛,政府責無旁貸。事件已造成經濟損失,如果要彌補,其實東盟亦是提升香港經濟的一扇門。」他續指,東盟一共有6.5億人口,當中有不少企業希望對外拓展業務,而香港正正是國際金融中心,倘若當地企業於香港成立公司及上市,有如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一方面既可以有利東盟,以此推動香港經濟增長。但他坦言,現在欠缺「牽頭人」,而這位牽頭人正正是港府。「香港從來不是一潭死水,但一定要政府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