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人疫下支付模式轉變 Visa港澳區一姐:每次逆境都是契機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過往市民外出購物和吃飯,多會使用現金付款。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了降低痛毒傳播風險,人們減少使用現金,電子支付逐漸成為主流。

Visa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史美琪(Maaike Steinebach)接受《香港01》專訪時說,疫情令香港更快邁向無現金社會,在去年使用信用卡及扣帳卡(Debit card)已是市民最常用的付款方式。隨著電子支付愈趨普及,未來開放數據和數據保護將會更重要,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共享來分析客人的需求,創造更佳的服務體驗;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好用戶支付數據,讓人們的資金可以安全和有效率地流動。

疫情推動無現金消費模式,根據Visa去年1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有41%受訪者表示可以在一周或更長時間內不使用現金,按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有25%受訪者認為3年內有可能踏入無現金時代,按年上揚6個百分點。過半受訪者認為無現金社會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及「更衛生」。

史美琪坦言香港人非常重視衛生,有不少人更把非接觸式支付,視為商店提供的其中一個重要安全措施。如商家沒有提供這個付款方式,他們可能不會在該店購物。「儘管香港無法完全達至無現金社會,但我們已發現人們支付模式正發生巨大轉變。」

去年6月,Visa宣布為亞太區1,000萬間中小企業提供支援,公司並有協助香港的中小企捕捉網購商機。(受訪者提供圖片)

經濟差 市民大多買生活必需品

同時,環球經濟轉差,人們消費時也更加審慎。史美琪稱目前人們總體消費支出較以往略有下降,他們傾向購買食品和雜貨等生活必需品。另外,因大眾需要「居家抗疫」,盡量避免外出,他們會在家烹飪,也會花錢裝修家居以及更換電器產品。「不少僱主讓員工在家工作,我們也有發現打印機、筆記本電腦和枱燈等辦公設備銷售量錄得升幅。」她續道以往旅遊是大眾重大的支出,惟因目前世界各地仍未向對通關,使酒店住宿和旅遊業受到沉重打擊。不過,凡事總有兩面,正正因為人們無法出國消費,這股「購買力」便流到網購市場,令不少網購平台成為逆市奇葩。

對於今年環球經濟走勢,史美琪笑稱自己沒有水晶球,「現時經濟也不單單是經濟,還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影響,過去數月發生太多事情!」故她很難預測到經濟復蘇情況,但相信短期內人們將無法重回疫情前的生活,未來前路仍然較為艱難,在各國經濟低迷之下,加上旅遊及商務往返仍要暫停,估計不同國家都會先專注搞好本土或氣泡地區的經濟。「黑暗隧道中總會有曙光,可能需要12個月才能走出這條隧道,也可能需要24個月,最重要是保持身體健康,並與家人及朋友一起面對逆境。」

她指自己會把每次逆境視作重新思考的契機,審視自身的工作、人際關係、個人健康及成長,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及裝備好自己,其後便能化危為機,渡過不同的逆境。

Visa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史美琪(右一)表示,自己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那段日子時,仍時刻保持正面心態,在黑暗中尋找希望(To find that silver lining)。(受訪者提供圖片)

擬設立彈性工作時間

疫情推動在家工作成為趨勢,史美琪透露公司未來將會調整工作模式,讓員工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轉為遙距工作,並會考慮設立彈性工作時間,「每個人的家庭環境及工作方式不一,我提倡為員工提供更靈活的工作方式,這樣員工便會更加快樂和積極,未來Visa的部分員工會在辦公室工作,部分員工則會在家工作」,公司暫未決定會否削減辦公室面積,但將計劃重新設計辦公室,設立更多協作空間。

早前Whatsapp要求用戶同意把帳號內的個人資料與Facebook共享,掀起用戶不信任風波,並引發社交移民潮。史美琪指人們對個人私隱十分關注,而Visa也相當重視網絡安全和保障客戶資料,在網絡世界中,人們每一個行為都創造了數字足跡(digital footprint)。在電子支付領域中,更會涉及不少敏感資料。為了保護客戶利益,所有在Visa內的數據都是匿名數據,公司會把資料中的名字、年齡、性別等敏感個人訊息剝離,「最重要是要分清楚那些數據是人們願意共享,亦要就將來如何使用這些數據訂立明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