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拆局|港產對沖基金抄底內房債 3理由不沾股 避行業過冬

撰文:詹詠渝
出版:更新:

內房積極去槓桿,在「三道紅線」及一連串樓市調控措施下,部份過往依賴高槓桿維生的發展商,流動性危機逐漸浮現,出現股債雙殺!擅長投資不良資產(Distressed asset)的港產對沖基金Argyle Street Management(ASM),其合夥人雷炳森認為,內地房地產可謂國民「錢罌」,是儲蓄財富的普及工具,中央出招並非想「逼死」內房,惟在去槓桿的大前提下,內房過往的盈利模式不再,反而有「國企化」的趨勢。

ASM合夥人雷炳森主力尋找大中華區的機遇,多年來大中華區投資經驗豐富,過往見盡內地政策變更,直言市場對內房債的氣氛「梗係好差」,但ASM以擅長投資不良資產見稱,也有借機抄底內房債,但佔資產管理規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AUM)不多於1%,「我們都是買入老牌的內房債,許多﹙債價﹚只有5毫多,如果七、八毫子,當然不會博!」

港產基金ASM擅於投資不良資產,上月抄底內房債。(資料圖片)

中央非為「搞死」內房

大膽撈底,主要因為他認為當局並非要「搞死地產業」,只是想減低風險,發展商只要過到今年,明年便會慢慢恢復,「內地樓就係中國人嘅錢罌,美國人放喺股票,日本人就係國債。人賺到財富,唔買樓你可以點?唔通你話國家要投資芯片,一齊開間台積電、中芯嚟投資?」雷炳森打趣道。

話雖如此,內房危機爆發後,中央採取的態度卻是不慍不火,未有即時出來「救火」。對此,雷炳森的觀察是中央不是不救,只是時間未到,「唔係覺得咁樣﹙做﹚冇風險,但佢(中央)唔想你『躺平』,你都冇試過賣嘢減債。」

他認為,個別大瀉的內房,原因之一是起初没有好積極應對債務,逼使中央出手。 「公司的態度好緊要,不能「躺平」,可以賣到就賣、畀到就畀,所以你見完個會之後,多咗內房,如奧園﹙3883﹚、融創﹙1918﹚、建業﹙0832﹚等賣到嘢、拎到錢。」

ASM合夥人雷炳森認為中央最看重公司態度,近日內房發展商都積極賣產還債。(資料圖片)

事實上,自上月初傳出深圳監管部門與花樣年﹙1777﹚、佳兆業﹙1638﹚開會商討債務問題後,陸續傳出內房加速出售資產的消息,以負債較重的佳兆業為例,繼出售屯門及啟德住宅地皮後,最新傳出去年在私人市場購入的西營盤東邊街1至9號重建項目,也以叫價約5億元放售。「做啲嘢話畀人聽,你主動應付件事!」雷炳森解釋道。

部份高槓桿內房近日「拒躺平」行動,頻賣資產還債。

重開融資成內房翻生關鍵

雷炳森認為,內房生死,好視乎再融資窗口何時重開,他指出,房地產本來就是高槓桿行業,只是港發展商「不正常安全」,「你起一個地盤,好靠借建設款、預收款等,一定大過你equity﹙股本﹚,無refinancing﹙再融資﹚的話,誠哥做生意都『死』!」

他續指,現時的債務問題,不像2008年及2009年金融危機,皆因現時全球有許多錢,大家都想找個理由賺錢,「好似印尼以為是『半死不生』的市場,IPO都可做到billion!」雷炳森稱,北京想扭轉這個情況,有好多工具,例如重開融資借新債,找中資國企認購,「中央不用全部做哂,出個面『借力打力』,人的期望便會改變,內房再做refinancing就唔係問題。」

雷炳森強調,樓依然是內地人的財富地方,「畀唔到其他選項去擺錢、無解決方案的話,錢又出唔到去,最終都係買樓存放財富」。內房目前雖然銷情差,但他認為,這種情況以前都「試過」,樓市一打壓就跌,「唔係去到一個位『零首期』都無人買、任你買都無人買,最終會買得返﹙樓﹚!」

內房未來無法再依賴高槓桿模式經營,料盈利能力受壓。(Bloomberg / Getty Images / VCG)

內房轉化為國企機會大

事實上,據內媒報道,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融資已基本恢復正常,11月份以來,房地產企業在銀行間市場計劃發行債券的規模已超過整個10月的發行規模。此前,有指潤地﹙1109﹚旗下公司旗獲批出20億元購房尾款資產證券化(ABS),為近月首批重啟的ABS項目。綠城房地產及北京首都開發將分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中期票據,前者綠城房地產將發行20億元3年期中期票據,後者北京首都開發則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7億元中期票據。

話雖如此,雷炳森選債不選股,原因是在內地大力去槓桿的情況下,內房「一定過冬」,「以前10億做100億(生意),但現在10億做20億,當然縮!」而且,大家不知道內房會如何自救,會否大折讓配股,攤薄股東利益,令股價存較大不穩定性。雷炳森直言,另一個不買股票的理由,是公司受三條紅線監管,現時核數師將「金晴火眼,要你執正返啲,三條紅線隨時破哂!」

雷炳森補充,中央會一路逼內房發展商去槓桿,「最有可能的情景是,如果你願意求存,咪幫你一把,但我不會畀飽飯你食,股價、槓桿一路會差。行業唔會死,但唔會賺好多錢,慢慢多國企﹙進場﹚。」